一次特殊的家访
家访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家访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便于和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自2020年疫情过后,我一直持续走在家访的路上,也得到了家长们的信任和孩子们的喜欢。而这次的家访更值得记录,因为它跨越了学校。
周二接到远在几千里外的一位朋友的电话,因为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不去上学让他一筹莫展,焦虑不安,网隐、厌学、不愿与人交往等,所有的毛病都集孩子一身。让事业有成的他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他和孩子之间仿佛有一堵墙,无法沟通……从电话中我已深切感受到他作为父亲的焦虑,为孩子未来担忧的痛苦和无奈。最让他痛苦的是自己是多么的刻苦和努力,自己的优点为什么没有投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周三下午放学,我到朋友家里,看到了专注于看电视的孩子小A,他长得眉清目秀,英俊帅气,落落大方,和心中想像的样子天壤之别。简单问候之后,我告诉他,自己是老师,孩子立刻把我屏蔽,不再和我交谈,又沉浸于电视的游戏中。
作为一个有20多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我深知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原因,是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对父母的不满与怨恨,是对学校规定的反抗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没有意思,没有乐趣,只能到网络虚拟的世界去弥补。
我和孩子的母亲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沟通交谈,从交流中更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他们总是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当孩子回到父母的身边时,会变本加厉地满足自己的需求。父亲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个人优秀,刻苦自律,博学多识,期待孩子成为他理想的模样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于严苛,其结果欲速则不达,造成了孩子的叛逆。殊不知,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实现梦想的工具,作为父母要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用“心”陪伴,而不是命令和强制。
记得一个心理学家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团充满生机的能量体,本性是伸展、探索。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像蜗牛一般,伸出一个个情绪的触角,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如果孩子的情绪被认可、接纳了,他身上的情绪就是一股被祝福的能量,以前的小脾气、小情绪,都会在成长中慢慢变为激情和活力。
如果孩子的情绪一直被否定、压抑,他身上的情绪就是一股被诅咒的能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最容易变成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人。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我们也要思考,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通过有效的办法来修复关系,治愈孩子。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掌控、教育、斥责也是自己内心问题的映射。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从孩子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短板,做最好的自己,孩子是你的映射,自然而然会变好!
家庭是塑造孩子情感、认知和行为模式的田地。孩子是家庭的产物,是关系的体现。家庭是根,孩子是花朵。期待每个孩子在和谐有爱的家庭里,沐浴阳光和雨露,精彩绽放,芳香沁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