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的地八十八回里,诸葛亮就被瘴气困扰过,诸葛亮想要过泸水断掉孟获的粮道,没想到水中的瘴气有毒让许多的军士死亡,只好撤军。
后来阿会喃来告诉诸葛亮:“泸水有瘴气,要在晚上水变冷的时候瘴气没有挥发出,并且人要吃饱了才能过去。”诸葛亮以此度过泸水,用计第二次捉住了孟获。
并且许多的诗人如白居易的《和春深二十首》里的:炎瘴蒸如火,《送客南迁》里的:秋瘴露冥冥。本来想要在江南定居的杜甫最后也写了许多的关于瘴气的诗歌,如《雷》里的:南方瘴疠地,《热三首》里的:瘴云终不灭。看来许多的名人都被瘴气困扰过,那么瘴气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早上瘴气升起,左右的人都相互见不到了,一定要到太阳升到较高的地方温度升高使雾散开,方才能辨别东西,在山中尤其厉害。所以居民早上起来行路,必须饱食;或饮几杯酒,方可以抵抗瘴气,否则碰着之后,一定生病。夏天比较热挥汗如雨,但是居民终不敢解开衣裳,用风风取凉,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门窗管的严严实实,这些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原故。
这种奇特的现象,到底是由什么原因所引起的?
我们都知道,对瘴气有很深感触的苏东坡曾经被流放至(海南)儋州。不同于如今山清水秀的海南,在古代那里可是流放犯人的偏远之地。放眼整个海南几乎都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森林里的动植物在大自然中进行生死循环时,必定会留下尸体。而这些缺乏有效处理的尸体,在热带高温的发酵下,就成为了瘴气产生的温床。其实森林中的瘴气,按照现今的科技手段来看,就是些甲烷,硫化氢,氨气等气体。而古人的描述,显然有夸大至令人疯狂的成分。
也就是说没有人处理的尸体,在湿热的温度变化下产生了一些不利于人体的气体。
事实上但光是这些气体的浓度,是不可能使周围居住的大片人类都生病的。但是人们的描述更为离谱。
南朝 宋鲍照《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公刘《太阳的家乡》:“邻家有个孩子病了,显然是因为衣衫单薄,营养不良等外因诱发的疟疾,人们却议论纷纷,说他一定是遇到瘴气了。”有很多的病症人们都用瘴气来做背锅侠。
《岭外代答》中记载:南方凡病,皆渭之瘴。
事实上除了动植物发酵引起的有毒气体,瘴气还包括温热地区蚊虫叮咬所引起的疟疾。由于南方天气炎热潮湿,很容易滋生蚊虫,北方人就特别不适应这种风土。南方人在岭南可能只是头晕,换作北方人,可能就要中毒了。无怪乎北方人一提到“岭南瘴气”,就吓得魂飞魄散。
不过渐渐地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开辟能够滋生瘴气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我们也有更科学名词来解释这一现象瘴气一词也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