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哲思
书房对联选萃: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书房对联选萃: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作者: 流水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10:57 被阅读0次

    这一讲我们说说这副“网红”对联,作者据说是清代的左宗棠(1812-1885):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一联文辞浅显、意旨高深,再加上李嘉诚先生的名人效应,可算是近几年社交媒体上最火的书房联了。

    先看上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说的是——人要有远大的理想,要志存高远。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地藏菩萨曾发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家看下面这句俏皮话,说得也不错:

    个人要有理想,企业也得有使命与愿景。个人要靠理想来激发行动,企业也得靠使命与愿景来凝人心。比如:

    华为公司的使命是——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迪士尼公司的使命是——提供全家人共享的快乐。

    阿里巴巴的使命与愿景是——

    “结中等缘”说的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有你的想法,但世界可能另有安排。你觉得你家住一楼、能开个烟酒店赚点钱,谁知道马路对面开了家大品牌连锁便利店;你刚东挪西借凑钱买下出租车经营权,谁知道一下子兴起了网约车,所有私家车不用去政府登记都能载客挣钱;你正想着你供职的银行明年能增长10%,谁知道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却把钱存进了支付宝;华为厚积薄发在5G技术上领先全球,但当惯了老大的美国却受不了,硬要把你列入“实体清单”,还要想方设法“胁持”你的高管孟晚舟。

    但你也不要绝望,南方不亮北方亮,你总得为你的理想而努力,否则哪里亮了都和你没关系;天无绝人之路,上帝关了你的门,也会给你开扇窗。

    说到这里,我们且看看大文豪苏东坡曲折多姿的一生吧。

    据说苏东坡小时候就有匡济天下的情怀。《宋史·苏轼传》里这样写道: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这个范滂pāng是东汉的士大夫,他为道义慷慨赴死前,割舍不下母亲。母亲安慰他说:“你今天有幸与李膺、杜密那样的贤人齐名,死了还有啥遗憾呢!既想要名声,又想要长寿,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苏东坡10岁就愿意效仿范滂,可见志向之大。这就是“发上等愿”。

    苏东坡20岁高中进士(差点中状元),随后20多年仕途顺利,做过京官及地方上的通判、知州。其中主政徐州时治理黄河,政绩卓著。

    没想到43岁时,发了几句牢骚,被政敌死揪住不放,又从他诗文里“鸡蛋挑骨头”、找了很多毛病,最后差点判了他死罪。

    侥幸逃脱一死的苏东坡,被发配到长江边上的黄州(今湖北黄冈),过起了清苦日子。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一块坡地,“东坡居士”就是这么来的。

    在黄州呆了4年多,47岁时又被朝廷启用,陆续担任过中书舍人、知制诰、杭州知州等重要职务。在主政杭州2年期间,他为解决水患,筹资募工疏浚西湖。今天风景如画的苏堤,就是疏浚西湖的副产品。

    但从58岁开始,苏东坡又被朝廷一贬再贬。先是贬到岭南一带,接着又贬到海南岛。今天海南岛风景如画、游人如织,但是在宋代,海南岛那可是蛮荒之地,被贬到这里往往九死一生,和判死刑真差不多。苏东坡呆了大约3年,苦是苦了点,但他仍然利用个人影响力,继续发光发热,积极帮助当地发展农业、改进医疗、振兴教育,成就了海南早期开发的一段佳话。

    64岁那年,苏东坡离开海南北归。一年后,病逝于常州。

    苏东坡自己曾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就是说,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就是那些最不得志的日子。正是在这些偏远蛮荒之地,他写下了一生中最美的诗词。

    古人说:贫贱忧戚,玉汝于成。还有人说:每一次苦难,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纵观苏东坡一生,真不知道是顺境成就了他,还是逆境成就了他。但他切切实实是顺境、逆境都遇到了,而且两者的比例都差不多,因此要说他“”的是“中等缘”,也算没错吧。 

    看完苏东坡,我们再看看中华文化祖师爷级的大神——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西周宋国贵族后裔,他父亲叔梁纥做过陬zōu邑大夫,也算是贵族。孔子是父母野合所生,属于私生子。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他和母亲失去了庇护、被逐出家门。这命运够悲催了吧。但正因为这样的不幸,他才有机会体验底层百姓的生活。他自己讲: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后来孔子奋发努力,进入到上流社会。52岁时,他曾短暂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大概相当于司法部长吧。

    虽然孔子在官场呆了好多年,但当政者总不重用他,他的理想没法实现。55岁时,孔子开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也就是多去几个地方、多见几个国君,碰碰运气。

    结果漂泊了14年,希望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个都破灭了。其间,孔子60岁时曾在郑国与弟子失散,颓丧落魄如“丧家之狗”;62岁时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断粮,差一点饿死。

    既然打拼不出什么结果,那就回到故乡吧。68岁那年,孔子返回鲁国,集中精力整理文献,直至73岁去世。

    据说孔子在陈蔡断粮时仍然弦歌不绝,好像真能“君子固穷”。但要说孔子临终时、一点憋屈遗憾都没有,那谁也不会信。

    大约200年后,儒家的另一位高人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到处吹捧他,但孟子一辈子也混得不好、到处碰壁。直到400多年后,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才开始被抬高。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为了治理需要,历代统治者不断对孔子进行加封,直到至高无上的“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上等愿”,这个我们不清楚。但从《论语》的记载推断——他肯定发过,否则他不会有那么高的境界,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勇气。

    但孔子“”的是什么“”呢?纵观其一生,整日忧心忡忡、颠沛流离,说是结了“下等缘”、也不为过吧。

    估计孔子也压根没想到,他死后会运气爆棚、被后世不断神话,竟然“”上了“上等缘”。

    如果把孔子生前、身后综合起来看,说是“”了“中等缘”,也应该没错吧。

    老天不会事事按你的意思来,但也不会处处和你过不去,心想事成、万事大吉只是用来哄人高兴的,祸不单行、处处碰壁也是极端的小概率事件。就像塞翁失马一样,这种既不幸又有幸的境遇,大概就可以说是“结中等缘”吧。

    “享下等福”说的是——对于个人生活不要过多讲究,能过得去就行了。不要贪心不足、多吃多占,再丰盛的美食,你也就一个肚子;再豪华的别墅,你也只能睡一张床。

    据说有人曾向朱熹请教这样的问题:

    朱先生呀,天天听你讲“存天理、灭人欲”,我想问你,饮食男女,哪个是天理,哪个是人欲呀?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大家看,朱熹这里说,人正常的欲望也属于“天理”。

    因此,“享下等福”也不是教你去禁欲苦行,该吃吃,该喝喝,消费也能拉动经济增长嘛。只是不要老琢磨怎么享受、不要过于铺张浪费就行。

    从“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三者的关系来看,“发上等愿”是前提,要没有远大的理想,你根本没有资格去谈什么“结中等缘”和“享下等福”。有人羡慕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真是生逢其时——人类已经为飞行做好了技术积累,而飞机正好还没被发明出来,他们兄弟发明飞机,真是赶上了好运气。但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1903年,当时全球有近20亿人,他们兄弟要没有实现人类飞行梦想的“上等愿”,这样的机会、对他们又有什么价值呢?

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人类实现飞行梦想。

    接着再看下联“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择高处立”的意思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眼界要宽、境界要大。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计较身边的鸡毛蒜皮,也不会纠结一时的成败得失。

    “寻平处住”,字面意思是“找个平坦的地方,安静休息”。这里应该引申为“身心平安”,也就是既要善于自保,不做无谓牺牲;又要善于休息,确保精力充沛。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连自己的健康性命都不管不顾的人,怎么能去做大事呢?关于这一点,司马迁曾发出过这样的慨叹: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宫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在宫刑与死刑的两难选择之间,司马迁选择了含羞忍辱的宫刑。他之所以要活下来,就是要完成他毕生追求的“上等愿”,著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煌煌大作《史记》。

    “身心平安”还提醒我们,会工作的人,也一定要会休息。天天废寝忘食的人,根本不可能长期保持头脑清醒、精力旺盛,也就很难最终实现“上等愿”。

    每天晚上能好好睡一觉,这不仅需要身体上的健康,还需要心理上的安宁。佛家讲: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吃饭睡觉安心专一、不胡思乱想,也是不一般的修炼功夫。

    “向宽处行”可以理解为——遇事不钻牛角尖,在不违背原则底线的情况下,要学会适当妥协、适度变通。《菜根谭》中有一段说得好: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即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

    如果站得更高一点,“向宽处行”还可以理解为——人类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光明的未来相比,也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红海虽大,不过是眼前的小圈;小圈之外,是更大更宽的蓝海。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人要将这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类服务中去。

    从“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三者的关系来看,“择高处立”是前提,只有“择高处立”了,你才能看见哪里道路最宽广,才可能明辨方向、“向宽处行”。而“寻平处住”则是基本保障,没有清醒的头脑、饱满的精力,你又靠啥向宽处行、纵横驰骋呢?

    这一联就说到这里吧。最后,我们再看看这副对联的其他文字版本。

    1、赵之谦(1829-1884)先生墨迹版本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高处立,平处往稳处行。

    2、吴昌硕(1844-1927)先生墨迹版本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平处,向宽处行。

    3、郑孝胥(1860-1938)墨迹版本

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高处平处,向宽处行。

    4、许宝蘅(1875-1961)先生墨迹版本

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高处立,平处宽处行。

    总体来看,感觉还是李嘉诚先生办公室这个版本文辞最好。至于下面这一副,则是连末字平仄都搞不清的劣质赝品了。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相关文章

  • 一幅对联

    一副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左宗棠对子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人生对联(转)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2017-06-20

    发上等愿, 结中等缘, 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 寻平处住, 向宽处行。

  • 值得琢磨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左宗棠题无锡梅园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人生格言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李嘉诚

    发上等愿 结中等缘 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 寻平处住 向宽处行

  • 立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房对联选萃: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tw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