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王邑的传说(83)

大王邑的传说(83)

作者: 王振普_40d9 | 来源:发表于2022-07-25 10:56 被阅读0次

武帝欲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是“钩弋夫人”的儿子。

这个“钩弋夫人”是怎么回事?

汉承秦制。秦灭六国以后,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官吏制度,而且它的影响远不止封建社会,也辐射到当今的方方面面,这个我们不讨论了。

天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天子的后宫,是一个庞大的女性群体。为了使它合法化,从秦王嬴政开始,后宫里有一个与朝廷官吏制度相平行的制度,后宫里每个女性的官职,都以“品”对应着朝廷的男性官职。(这和妇女解放是两码事哈。)

到了西汉武帝这里,后宫的官位制度细化了,大致是这样的。

御尊品:皇后。

御一品:皇贵妃。

正一品:夫人。

从一品:贵妃。

庶一品:德妃、贤妃、良妃、淑妃。

正二品:妃。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修仪、修媛、修容、充仪、充媛、充容。

庶二品:贵嫔、贵仪、贵容、贵媛、贵姬。

正三品:婕妤。

从三品:婉仪、婉媛、婉容。

庶三品:淑仪、淑媛、淑容。

正四品:婧仪、婧媛、婧容、婧华。

从四品:丽仪、丽媛、丽容、丽华。

庶四品:僖嫔、德嫔、容嫔、淑嫔、惠嫔。

正五品:嫔。

从五品:容华。

庶五品:贵人。

正六品:才人、美人。

从六品:姬。

庶六品:常在。

正七品:小仪、小媛。

从七品:承娴、承徽。

庶七品:荣娣、荣媛。

正八品:宝林。

从八品:娘子。

庶八品:御女。

正九品:采女。

从九品:选侍。

庶九品:更衣。

正十品:答应。

无品:秀女。(网上搜来的,应该可信。)

上文提到的“钩弋夫人”,在武帝的后宫里,是正三品“婕妤”,姓赵,又称赵婕妤。古时的民间女子,大都有姓无名,姓的后面加一个“氏”字就是了。这个恶习一直留存到民国时期。

武帝去河间(古东吴地界)视察时,听闻当地有个奇女子,绝色无双,而且右手紧握,掌中何物,从不示人。武帝好奇,命手下人召来。姑娘年方二八,不卑不亢地走了进来,果然是光彩照人,不可方物,武帝惊为天人,心下暗暗喜欢。

“小姑娘,你手里攥的是什么呀?我能看看么?”武帝像没话找话似的。

“不给看!”小姑娘把手背在了后边。眉宇间的俏皮、妩媚,武帝越发喜欢。

“我就是看看嘛,也不要。”武帝面带笑容,他不想让小姑娘受到惊吓。

“看就看吧 ,我看你也不是坏人。”小姑娘把手掌打开,伸到了武帝面前,原来那是一只玉钩!

随行的东方朔认得此物,低声对武帝说道:“陛下,此乃宝物,是当年吴王夫差的爱物。”

不想被小姑娘听到了,大声质问东方朔:“我爷爷都不知道它的去处,你怎么知道的?”

东方朔正待解释那上面有夫差篆刻的名字,不想被武帝止住了。

“小姑娘,你去把爷爷找来好吗?就说我要见他。”

“你是谁呀?”小姑娘满脸警惕。

“我是大汉天子。”武帝担心小姑娘半路跑了,只能说实话。

旋即,小姑娘领着一个白发白须的老人走了进来,他扑通跪倒:“陛下,孙女年幼,尚处懵懂,不意冒犯天颜,陛下恕罪。”

武帝示意身边的人把老人扶起来,哈哈一笑道:“老人家,什么冒犯天颜啊,您看,大汉天子也不过如此嘛。”

老者仍然处在惊惧中,浑身颤抖。

为了使老人放松,武帝找到了一个话题:“老人家,这孩子手里的玉钩,您还记得是谁给您的吗?”

“回陛下,这件东西,是我的爷爷给我的,他只知道这是好东西,并不知道它的来处。”老人果然放松了一些。

武帝对东方朔低声道:“该你显摆了。”

东方朔心领神会,朗声说道:“老人家,这件宝贝,价值连城。岂不闻,越王手中剑,吴王手中钩么?这个钩,非兵器也,就是孩子手里的玉钩啊。您若不信,看看那玉钩的短柄上,是不是刻有“夫差”二字。”

老人拿过玉钩,很费劲的仔细辨认起来,年代久远,几多沧桑,可是,“夫差”二字,依稀可辨。

老人惊呼道:“果真,果真!果然是吴王的遗物!这等宝贝,草民不配,草民愿意奉献给陛下。”说着,双手把玉钩举过了头顶。

武帝看他完全放松了,笑道:“老人家,这是你的传家之宝,你就是它的主人,帝王也不能夺人所爱呀。我想跟您说另一件事。”

“陛下但说无妨。”

“我看这孩子天资聪颖,像夜明珠一样自带光辉,举止有大家气象,不忍她埋没于民间。我意欲带她去后宫,不知老人家意下如何?”

老人又扑通跪倒:“陛下皇恩浩荡!皇恩浩荡!我赵家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祖上积德啊。”老人感激涕零,老泪纵横。

女子被选入宫,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可以类比于男子考中状元,尤其是帝王亲自遴选的,那更是非同小可。

整个河间都轰动了,河间知府下令,欢庆三天!那种热闹非凡的场面,为河间有史以来所仅见。

就这样,武帝把那个还有些懵里懵懂的小姑娘带进了宫里。

她就是后宫里正三品的赵婕妤,也是传说中的“钩弋夫人”。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大王邑的传说(83)

    武帝欲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是“钩弋夫人”的儿子。 这个“钩弋夫人”是怎么回事?...

  • 大王邑的传说(71)

    (前情提要:江充制造“巫蛊之祸”的目的,是要扳倒太子刘据。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他完全忽略了太子是武帝最宠信的儿子,是...

  • 大王邑的传说(72)

    霍去病去世以后,武帝已经不是原来的武帝。 当年的武帝,文韬武略不输秦皇。匈奴肆虐遮不住万丈雄心;内外交困也能放眼海...

  • 大王邑的传说(74)

    太子刘据起兵是真,谋反却是假的。 杀了江充以后,刘据心慌得不行,他非常畏惧武帝,一想起武帝的威严,心里就直打颤。一...

  • 大王邑的传说(73)

    一场“巫蛊之祸”,使长安城笼罩在不祥的氛围里。人人自危 人心惶惶。 长安太学也关闭了,王重林从未央宫走出来,想想无...

  • 大王邑的传说(77)

    武帝伤痛过度,非常虚弱,闭目躺在病榻上。未央宫大殿里鸦雀无声。 武帝有六个儿子,太子刘据是嫡长子。刘据为人宽厚,知...

  • 大王邑的传说(76)

    (前情提要:太子刘据因抗拒武帝的追捕,逃到了湖县好友刘山那里。湖县县令李寿带兵找到了这里,太子自尽。李寿残忍的杀害...

  • 大王邑的传说(80)

    大牢里很安静。到了晚上,墙壁上的灯笼只顾向上喷吐着并不摇曳的光芒,惨淡如一个个苦心修行的教徒。 这里是大理寺关押重...

  • 大王邑的传说(78)

    灭九族,是古代最酷烈的刑法,始于秦而终于明。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本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包括所有...

  • 大王邑的传说(79)

    东方朔惊愕地闭不拢嘴巴,进来的胖大和尚,竟然是鉴东大师! 算起来,东方朔与鉴东大师也是故交。当年,东方朔受武帝差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王邑的传说(8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bx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