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由“润物细无声”想到的......

由“润物细无声”想到的......

作者: hl夜雨潇湘 | 来源:发表于2023-02-01 21:11 被阅读0次

      想起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几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以极其喜悦的心情,描绘了春天春雨的美好,春雨的好在于知道时节,当植物生长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落下,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

    年少时读此诗,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如今细品,不仅诗美,且极具哲理。诗人以一“好”字引领全篇,春雨好在哪呢?一是对于时间的把控,不早也不晚,一“知”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另好在不惊不扰,于无声中滋润着万物。一“细”字极具神韵,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雨的特征:细、密,另一方面也赋予了春雨人性的温暖,于是春雨在“诗圣”的笔下瞬间灵动起来。

    “润物细无声”现多用来比喻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教育及关怀,思索良久,只觉此句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有着极好的启示作用。正如同量的积累带来质的变化,对事、对物如是,对人也如是。记得有一次,在网上买了几片海绵,说是纳米材料做的,洗碗、清洁,都不需洗洁精,细视之,的确与普通的海绵不同,结构更紧密了些,挺有质感,用起来也正如其所言。因为细腻,自然拉近了与事、物的距离,一些细微的,甚至于隐藏于阴暗中的瑕疵都会都所发现与了解,这样看问题就比较全面,由此作出的判断也比较客观。

      “细”不仅仅指物之形状,还有细致的意思,若要细致,必要专心,全神贯注,花在此事上的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待学习、做学问也是如此,不急功近利,先从最基础的理论着手,对公式、定理熟练掌握,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正如同建楼,得先打好地基,地基越深,所建楼房才能越高。而要具备细致的能力,必能耐得住寂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而其中的一、二境,便是走在通往细致的路上。我们常常迷醉于一朵鲜花的盛开,惊叹于一棵参天大树的伟岸,而忽略了深藏于地底下坚韧而庞大的根系,日复一日地向着大地深处前行。《易经》开篇:“潜龙勿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告诉我们的是,对于成功而言,没有捷径可走。

      老子《道德经》所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追求细致,是为了更好地靠近宏阔的梦想。细致的背后,隐藏着不可估量的力量、是一份执着、一份坚毅、一颗沉静的心。

相关文章

  • 由欠钱想到的

    事件的起因是别人欠我钱不还,我就从他店里拿一些蚕丝被顶账。然后我便宜处理想快速回点款。 感悟1:由...

  • 由早恋想到的……

    可能是年龄渐长的缘故,我对身边所有的感情愈发冷静理性了。曾经在十多岁时,狗血偶像剧里,恋爱的人为对方背弃全世界,甚...

  • 由骆驼想到的

    今天,与学生一起学习了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文中讲,小小的林海音被骆驼咀嚼的样子深深吸引住了:“那...

  • 由背书想到的.....

    星期五的早上,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外面玩,过了一会大家看到董老师来了,一个个慌慌张张的跑进了教室。 董老师走进教室...

  • 由背书想到的……

    今天,董老师下达了紧急“命令” 董老师让我们在今天之内背完26课《灰椋鸟》这一课。一开始我...

  • 由背书想到的

    在星期五的时候,董老师发脾气了,因为我们本应该在星期四背第26课,可是我们在星期五还没背掉。 早...

  • 由背书想到的……

    星期四的晚上,董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因为她想让我们背书。可是到了星期五的早上就只有陈华栋一个人被掉了。所以同老师...

  • 由背书想到的……

    星期五的时候,董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问我们谁背了书,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结果都没有人背掉,董老师气得火冒三丈...

  • 由背书想到的……

    前几天,我们学习语文书上的第26课《灰椋鸟》。 ...

  • 由练球想到的

    记得以前在fgw做事的时候跟别人谈起我是怎么训练足球的,别人很惊讶的问我,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狠啊,实际上现在看来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润物细无声”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ge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