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的暑假里,到处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升学气息。
老妈也接到了表哥孩子的升学宴邀请,据说是考取了浙江省一个211大学,这属于光宗耀祖的好事情,毕竟考上211也不容易。
我问老妈,这次送多少礼金比较好?老妈胸有成竹的说,她有秘密武器可以告诉她,让我不用操心了。
老妈抽空的时候翻开了自己的一本账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各种数字。我好奇的凑过去一看,原来都是这么多年家里各种喜事的礼单。
我问妈妈查这个干什么?妈妈说,这个可有来头了,人情往来,亲疏贵贱在这个本子上一览无遗。我接过本子一看,果然前面的重头戏,都是很亲的亲人,家庭条件也比较好的,送礼的金额比较大,多的有大几千。后面一般交情的都是大众价,基本都是100,200的多。
我们在礼单本上看到,表哥在弟弟结婚时送礼600元。妈妈自言自语道:“上次接礼600,这次送800差不多了”
我看了妈妈的礼单本,嫌弃的说了一声:“真麻烦,还是我们大城市好,没那么多繁文缛节的束缚,简单方便。”
妈妈白了我一眼,道:“你们大城市哪里能体会到亲戚朋友之间细水流长的感情。人情往来就是个感情联系的纽带,每次有喜事去捧个场,送个礼,越走越亲热。至于礼金,也是有学问的,一定要比上次人家送的多点,这才是对别人的尊重。所以这种往来的礼单本一定不能少。”
我听了妈妈的话,若有所思。好像妈妈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老家毕竟是个小地方,一辈子来往的人就这么多。所以经常能有这种亲戚朋友的喜宴往来,还得记上一笔账,为了日后的互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呢?
而我们住在大城市的人,虽然也有同事和朋友的喜宴要参加,但同事之间的交情基本离职就结束,也就不用想着回礼一说。朋友间的交情,基本也走上几年,就淡了,所谓的来而不往非礼也,没有了来往也就没有了送礼的必要。这究竟是大城市的方便还是大城市的冷漠呢?
这送礼的学问学到了,真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有机会记一本密密麻麻的礼单本,上面都是和自己一辈子都有联系的亲人朋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