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怀想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最近几天,月越来越圆。在喀什,天际的满月比故乡大。新疆晚上十一点了天才黑,我常常感叹在这里看不到星星,却总是看见月亮,看着它由缺到满、由淡到浓,尤其一个人在校园散步的时候,当看到月渐渐圆润,杜甫的这首诗就在我脑中清晰起来,我越来越觉得这是最好的爱情诗,他对思念的描写无人能及。
思念,总是在越想表达的时候愈加含蓄凝练;总是在经历过未知期限分隔的悲伤甚至生离死别的绝决之后,才显得无比隽永。相逢成为不断重复的记忆。而相见,却是永恒的期待。——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要么是太深情,分别那么久,不忘旧时容颜。要么是很浪漫,即使岁月已老去,仍觉得伊人静好。——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写这首诗并非新婚燕尔,而是已经四十四岁,他的妻子也绝不是二八芳龄婷婷少女,该是现代人眼中的黄脸婆。然而老杜看来妻子却是“香雾云鬟”“清辉玉臂”,是因为困顿长安十年,分别太久,所以念念不忘妻子年轻时的样子;还是自己都“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即使知道妻子也已经老去,仍然觉得她很漂亮?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从对面着眼,向来为人称道。语气平淡自然,看似家常世俗,却亲切可感。并未过多修饰,却朴素真挚。风华从朴素中来,全诗依靠想象而作,也正是因为前面对可能实境的白描,才会有后面的幻想虚境中的期待,自然而然,平淡而普通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厚动人。
年纪更小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喜欢美文,喜欢直接可感的东西,也喜欢那种朦胧模糊的表达,于是喜欢那些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思量,自难忘”。戴老师说过,很多诗词写得很美,却不是爱情,是艳情。尤其像李白、李商隐、杜牧、欧阳修、柳永这些人,虽然有文采,但不钟情。戴老师说如果他有女儿,一定把她嫁给杜甫。原因还有一个,古代有很多感人的爱情诗写在结婚之前、很多悱恻的悼亡诗写在永别之后,只有杜甫在思念妻子的时候,自然流露,写诗寄意。
杜甫的诗不像其它的诗那样华丽婉转,使人很容易立刻震撼,他的诗需要岁月的积淀才能理解得更深。《月夜》前三联用心勾勒了一个唐朝最常见的思妇形象,不像《春江花月夜》和《闺怨》那样以旁人的视角来描摩,而是以丈夫的口吻来书写,描写越细致(“未解忆长安”直抵内心),越见证出诗人自身的思念之情,本应该是杜甫思念妻子,却在描写妻子思念自己的样貌和思念之深切(“云鬟湿”“玉臂寒”见望月之久),“从对面着眼”的技法为人称道之处就在这里,它将一种相思变成两处闲愁。比起一般的描写,多了一种互动,字面看到妻子思念丈夫,言外却看到杜甫在思念妻子。双方相思如此之深,却仍然分隔两地,不知相会何时。当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也许会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安慰自己,也许会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给自己信念。但杜甫的深情就在于他不言盛景、不述深情。只说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他期待有一天两个人能够靠在一起,泪痕被明月照干,再也不会有生离之悲。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却是“妻子衣百结”“幼子饥已卒”“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国家动乱、居无定所还被俘虏,处于这种境地,怎样去期待相见?都说大难临头各自飞,杜甫在这个时候盼望能和妻子“双照泪痕干”,这样的牵挂,让人为之动容。即使生生世世也抵不过,两人见面相视而哭的一刻。杜甫的诗,饱含思念,绝无一个“思”字、一个“念”字,也无一字明示,只这一点,无人能及。
而今,一千三百年过去,这种深情不断有人理解,不断有人忘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即使人早已不同,现在的明月还是会懂的。
V��1q�Q�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