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童年受过的创伤,你的内在小孩都记得”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童年受过的创伤,你的内在小孩都记得”

作者: 杨北寻 | 来源:发表于2021-04-04 14:25 被阅读0次

我是以北,分享走心干货,成长生活

《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有些懂事是伪装,有些懂事背后会有委屈的隐藏。剧里的德善应该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孩。

在大家的印象里,德善乐观开朗,成天大大咧咧开心得没心没肺,但好像大家都忽略了她也是一个“敏感、委屈、不被父母在意”的姑娘。

这个从小被爸妈区别对待的女孩:

家里仅剩的两个荷包蛋会分给姐姐和弟弟,她只能吃腌豆子;

吃炸鸡时,姐姐和弟弟一人一个,她只能啃鸡翅;

因为生日只和姐姐差三天,每年过生日她也都是提前和姐姐一起过。

当某次家里一氧化碳中毒时,爸爸和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救出姐姐和弟弟,而最后却只剩她一个人可怜巴巴爬出来。

看明白了德善背后的懂事和委屈,真的会很让人为她心疼。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而已”。

那个大大咧咧的乐观姑娘,表面上虽看起来没多少心事的困扰,但她内心隐藏的柔软敏感,又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偏心?怎么会不在意那些委屈不被重视?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指出: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受过伤的小孩。她是缺爱的、缺乏陪伴、不被鼓励和重视的......

我们所经历的一些逆反感受,她都会帮我们记录下来,当我们不能缓解那些不良情绪,不能好好疗愈心中的创伤,这个小孩就会变得不安定起来,变成一个有创伤的孩子隐藏在我们心中,慢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生活。

很多时候,面对那些创伤,我们像看起来乐观的德善一样习惯性逞强伪装,从来不敢正面去面对它,不知道怎么去拥抱疗愈它,久之就会让自己越来越失去自己。

如果你也经历过创伤,如果你也习惯性隐藏,始终都学不会拥抱那个真实的自己,不知道如何疗愈自己,那么跟随施琪嘉博士的这本《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起来发现那个被自己隐藏起来的小孩,一起来治愈那个被创伤掩盖的自己吧。

01.看见你的内在小孩,正视那些心理创伤

太宰治在他的《人间失格》一书中刻画了一个敏感自卑的阴郁形象。

书里的主人公叶藏从小是一个不被父母在意、缺乏陪伴和爱的小孩,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为了迎合老师同学的喜欢,他从小就善于察言观色,习惯性伪装自己讨好他人。

叶藏时常将自己丑化成小丑形象来取悦身边人的欢心,他这样一再违背自己的本心,掩盖自己心中的委屈和无助,最后在不断的压抑和自我折磨中,他开始自暴自弃、出入烟花场所,堕落成了一个被排斥的社会边缘人。

童年缺乏陪伴和关爱的人,懂得正视自己的心灵创伤有多么重要啊!

 

其实,《人间失格》中的丑角叶藏,也正是太宰治本人的缩影写照。

太宰治一生短短39载,他敏感早熟又善于自我伪装,他掩藏着内心的孤独和失望,他似乎一生都活在童年不幸福的阴影中,从一个善于讨好他人的“丑角”沦落成花天酒地的社会边缘人,他的一生都仿佛在和童年创伤作着周旋和妥协。

《人间失格》一书创作完毕后,太宰治也旋即投水自尽。

如果他能早早认识自己、拥抱自己、疗愈那个不被关爱的自己该有多好。一个人总归是不能事事如意的,如果他始终压抑自己,掩饰自己,不敢去正面那些缺陷和伤痛,就会一直笼罩在黑暗的阴影里走不出来。

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可是,如果我们将他藏匿在黑暗中,认为他是可耻的不值得被自己被别人看见的,也许我们也永远得不到释怀治愈的可能。

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存留着过往的一些创伤,它是不被爱的、不被陪伴的、不被鼓励重视的,受到委屈不被道歉抚慰的,

但想要让那个不安定的"内在小孩"变得安定,想要获得疗愈,我们唯有首先正视他,将他从黑暗里拉出来,才有疗愈他的可能。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施琪嘉博士针对内在小孩的5大需要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去寻找到那个被自己隐藏起来的小孩。

02.共情你的内在小孩,拥抱受过伤的自己

施琪嘉在书里提到:共情能力差的人的内在小孩总是处于特别憋屈的状态。他理解不了别人,反而老是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最终的结果就是他常常处于委屈的状态,闷闷不乐、不快活、抑郁,特别容易被激怒。

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产生共情,不让孩子自由表达他的想法,孩子婴儿时的很多想法和情感就会被积压在心里,长大以后,他就可能被那些压抑的情绪困扰反噬。

弗洛伊德也说,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

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里充当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是我们成长的启蒙者,是我们情感心绪的共鸣引导人,如果从小缺失了父母的指示、关爱,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长大后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选择。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一生在寻爱,却一直在被抛弃。

松子从小就不得父亲重视,父亲总是对她态度冷冷淡淡,所以长大后,松子将从小在父亲那里缺失的爱和关怀寄托在其他人身上。

她一生遇到过5个男人,她和男友同居,当上了男友的朋友的情妇、自暴自弃做浴室女郎、杀人、入狱,她一生的不堪遭遇,源于她不健康的童年,来源于她不正确的恋爱观。

也许从小无法在父亲那里得到共情互动,她的内心里时常感到被孤立被抛弃,那个不被陪伴被抛弃的"内在小孩"就一直潜藏在了她心中,导致她成年后一直活在害怕被抛弃被孤立的阴影中。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中说,拥有"被抛弃感的内在小孩"的人,会产生对别人的敏感和不信任、对亲密关系的怀疑,这可能会影响他日后的人际关系。

就像是松子一样,因为心底的那个被抛弃的内在小孩影响,她长大后总是对他人有着依恋感,那样的依恋感让她迷失了自己,将自己寄托在别人的情感中。

她害怕分离,害怕被抛弃,她以为有了其他人的陪伴再也不会有童年的孤寂无望感了,但其实也正是这样不健康的依恋关系,导致了她回回想爱,却回回在这样错误的感情观里被他人随意抛弃。

一个人要想被重视被放在心上,一定是她首先懂得重视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能够与那些灰色的情绪共情。

 

懂得接纳自我,懂得拥抱真我的人,才能珍爱自己,才不至于一再选择去依附他人获得价值认同。

03.改变你的内在小孩,重塑一个安全的疗愈环境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书指出,"恰当、稳定和持续"是对孩子的内在小孩的形成非常重要的3个因素。如果这3个因素有缺失,就容易形成创伤的内在小孩。

正如婴儿从冲破羊水来到有氧世界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开始面临着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所以,在孩子还没有健全意识观念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时,我们要尽量给他提供一个恰当稳定持续的"母体环境",为他提供生存的土壤,才能让他在安全感中长大,他最终也会慢慢具备能力去区分现实和内心世界,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内在小孩。

如何塑造一个安全稳妥的自我疗愈环境?

向内认同自己,释放那个压抑的自己。

"我不配"、"我不行"、"我不好"的一些消极认知总是会让自己处于卑微的一方中。

就像是太宰治,他明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在"我不好"的认知偏差里一再去装扮小丑讨取他人的欢心,最后却丢失了自己。

就像是松子一样,她明明是一个优秀的女人,她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大学当上老师,可是她却一再委身于人,过上了一种低质卑微的生活。

这样明明"我值得"、"我可以"、"我很好",却总是因为自我怀疑和贬低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塌糊涂的行为,源于他内心的自卑,源于他始终都没有打开自己,去释放出那些压抑的情绪。

向外寻找恰当的关系,找到一个类似镜子的人。

施琪嘉说,关系疗愈关系,好关系覆盖坏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能够找到一个类似镜子的人,他能够与你的情绪共情,能够认识到你心灵的创伤,能够让你不再害怕忧虑那些阴郁时刻,如果他能够给到你一段阳光健康的关系。

也许,我们能够在这样的温暖环境里得到滋养,得到疗愈,去慢慢把内心中的"不配"变成"配",慢慢去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过上更好的全新生活。

当然,好的关系可遇不可求,但打开心结去选择期待憧憬,便也是疗愈的一个开始。

施琪嘉博士说,"向内探索得到的乐趣高于一切乐趣",这对于总是压抑着自己的人来说,想要疗愈心底那个有创伤的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内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发展新的关系,开拓新的领域。

我们也许不能够100%改变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不能够将自己完完全全从阴郁创伤里解脱出来,但我们可以选择和心底那个小孩好好相处,发现他的创伤,接纳他的不完美,安抚他的不安定。

每个人心底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他和我们是互相成就的共生关系。看见他,疗愈他,才能打开心结,将一个更轻松释怀的我放行。

我们现在不常说"要与自我和解"、要懂得"自我赎救"?其实这就是向内的力量。

只有当我们向内去探索,去发现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疗愈自己,得到潜能的释放,创造出新的生命经验。

爱自己才能更爱人,跟随施琪嘉的《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让我们从中去发掘自我,拥抱自我,去给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我们更好的解答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疗愈你的内在小孩》:“童年受过的创伤,你的内在小孩都记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ll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