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我们是否对余秋雨过于求全责备?

我们是否对余秋雨过于求全责备?

作者: 一缕鱼魂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13:55 被阅读0次

关于秋雨先生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批判的声音。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总是觉得我们对余秋雨先生的作品过于求全责备。我也一直在考虑我们是否在用历史专家的标准来考量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

余秋雨先生(图片来自网络)

就比如很多人喜欢拿《文化苦旅》中道士塔这篇文章来说事,义正言辞的指责秋雨先生把敦煌文物外流的罪过全部怪罪在王道士身上,是不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然后举出了一大堆历史专家给出的解答。客观的说,将罪过全都怪罪在王道士身上确实不妥当。但是我们又何必要求秋雨先生,对于每一个历史时间和历史细节的认知都得做到全面而又正确呢?其实,他本质上还是一个作家,只是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要知道即使知识再渊博的人,个人的认知也是有限的。是不可能做到对于任何问题都能给出详细正确的解答。

王道士(图片来自网络)

再以《千年一叹》为例,秋雨先生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故地。对当代文明作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考,重新审视了中华文明。客观的说,关于书中的一些观点,我自己也不敢完全苟同。毕竟关于文明的兴起与衰落岂是几个人几本书就能盖棺定论的。但是我非常赞同先生的研究思维并对此深有体会。先生在对中华文明的研究有所深入之后,不畏艰险选择前往其它文明故地进行对比研究,我非常理解和敬佩。就我自身而言,为了搞明白黄山究竟有何魅力竟征服了徐霞客,使得他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不得不在登完黄山之后,继续前往其它五岳去寻找答案。不同的是秋雨先生早已走完他的路程,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而我依然还在路上。

《千年一叹》书影(图片来自网络)

我始终觉得秋雨先生从未想过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盖棺定论,他只是写出他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我觉得作为读者,我们没有必要非得对这些作品吹毛求疵。况且每个人的品味和喜好都各不相同,你总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华山,就非得把三游华山而不上山的贾平凹先生强行抬上山去。同样对于秋雨先生的作品,我觉得你要是读了之后觉得喜欢有启发就可以多看看,觉得不喜欢就少看看。何必非得一边把饭菜吃光,一边又到处说饭菜难吃呢?这样就显得不是很好了。

况且文学不必全都戴上严谨的历史枷锁。如果你非得抓着金庸老先生小说中历史“插曲”的小辫子,非得纠结着书中宋人唱元曲的问题。估计老先生的小说你也会感到索然无味。

相关文章

  • 我们是否对余秋雨过于求全责备?

    关于秋雨先生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批判的声音。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总是觉得我们对余秋雨...

  • 我们是否对余秋雨过于求全责备?

    关于秋雨先生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批判的声音。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总是觉得我们对余秋雨...

  • 我们是否对孩子过于保护了

    在我们的认知范围里孩子是需要呵护需要照顾的,但是二年级的孩子记不住自己的作业。 六年级的男生自己走过最远的距离是小...

  • 是否,我们对爱我们所爱之人过于苛刻

    洗澡时想到白天一件小事情. 下午身为白衣天使的小姨难得休息喊逛街,but身为一个中规中矩上五休二爱岗敬职的穷苦女青...

  • 遇见秋雨,苦旅不苦

    余秋雨是用灵魂写作的人,值得我们万世称颂。余秋雨老师走了五万公里,记录了五千年的中国山河。 在享受余秋雨先生自然...

  • 余秋雨

    我是喜欢做一些突发奇想的事情的人,那一天也一样,突然想起来家里以前那杂乱的书堆里面,有一本散文,我就在想,父亲当时...

  • 余秋雨

    人如果不能保持青春之美,也应该坚持自己的纯净。 我喜欢向如花的姑娘买花。向有书卷气的老板买书,向梳理整洁,笑起来温...

  • 余秋雨

    看完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很想去开封登登塔,一层又一层的上去,而不是像其他地方,只能在外边看一眼,望一望。

  • 余秋雨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寻觅中华》、《何谓文化》、《摩挲大地》、《...

  • 余秋雨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是否对余秋雨过于求全责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os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