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八年的物理,每个章节的内容对于我来说,都无比的熟悉,并且每节内容,我都制作有PPT。按说在备课上我可以少下些功夫了,可是每当我像老和尚念经一样照本宣科地讲新课时,学生们大多是各忙各的,能认真听课的少之又少。
看着学生上课的这种状态,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我对学生说:“咱们怎么总是不在一个频道?”学生戏回我:“老师,你在物理频道,我们在少儿频道。”可不,现在的学生虽已经十三四岁,但心里年龄尚小,根本不懂得学习对于他们的重要性,“知识改变命运”这样的口号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看着他们每天这样懒懒散散半死不活的样子,我的工作热情也在不断地打着折扣。
要知道,我才三十六岁,离退休还有二十多年,现在就进入职业倦怠是不是太早了。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需要有生命的共鸣,否则就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教师自己也会职业耗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技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我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学习了《功》这一节课,老师将体育上的举重、冰壶比赛这样的情景视频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比我的课堂,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在照本宣科,课堂上除了物理知识就是物理公式,即使我把教材知识倒背如流,即使我讲的再清晰,再认真,学生觉得枯燥,没意思,听不懂,都不愿意听,我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我再努力也是没有任何意义。我茅塞顿开,当务之急,我要做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我没有智慧,也没有创造力,但我可以照虎画猫,将老师课堂中的情景搬到我的课堂,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于是我立即行动起来,视频搜索2022年冬奥会中的冰壶比赛、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我国举重运动员的比赛,再顺便研究下挺举和抓举的区别,好给学生科普体育。
我一边网上搜索资料,一边制作课件。突然我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我也可以采用学生生活中的某一片段作为我的课堂素材,比如,学生投实心球的过程,用在《功》这节教学中也很不错呢。学生上楼梯也可以用在这节教学中。
我找来贾同学生,让他投一次实心球,我在旁边把他投球的整个过程录了下来,放在课件中作为上课素材。
待我讲这一节课的时候,学生既可以看到金牌获得者马小军的举重视频、又能学习冰壶比赛的有关知识,还有贾同学帅气的投球动作,这节课学生们会不会兴趣盎然呢,我很是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