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词语解释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决定了你喜欢什么,你要做什么,处在社会中,就有必要了解这些。这会让你了解到自己的态度是怎么来的,也使你理解别人。
态度系统包含的是五种反应,第一是行为本身(我在与朋友交谈坚持18岁是可以饮酒的)。第二是行为倾向(做某事前的计划和想做某事,虽然计划从来不会执行。如我会给18岁的人酒喝),第三是认知(对待事物的信念和知识,现在21岁才能饮酒影响了酒厂的经济利益,降低饮酒年龄可以减少吸毒行为。),第四是情绪态度(对待事物的感觉,快感或者是悲伤,如我喜欢在社交场合喝酒)。最后是态度本身(对事物的整体性评价)。
以上方面,我们将态度宽泛的定义为认知、情感反应、行为意向以及过去行为基础的评价性倾向上,这倾向又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认知、情感反应、未来意向和行为。
这其中各个部分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联系得非常紧密,对单独一件事的态度改变,也会影响人的整个态度的改变,态度是这个系统的整体概括。
所有的态度,最终集合起来定义成了自我。而定义自我的态度很少发生改变,所以改变他人,也是一件特别头疼的事情。
这里认识态度,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影响他人,控制他人。改变他人的态度,最终影响他的行为。这里就要做到邪教或是政府所做的那样。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G. Zimbardo) / 迈克尔·利佩 (Michael R. Leipp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