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文集
我为什么要带孩子背诗

我为什么要带孩子背诗

作者: 飘逸之境 | 来源:发表于2017-01-19 22:54 被阅读535次

                                        作者:丁之境

           在路上,百无聊赖时,我和妻喜欢教儿子背诗,无论坐车还是步行。

           春日融融的日子,我开车驶向郊外的春天里。妻和七岁的儿子坐在后排,窗外的风景看腻后,又开始玩背诗的游戏。

           先从写春天的诗句开始,背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时,儿子兴奋地说:“这不是和杜甫写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差不多嘛?”

           杜甫这首,印象中还没教他背,我问:“这句诗,你怎么也会啊?”

           “老师在学校教我们的啊!”他一脸的得意。

           背完苏轼的,开始背陆游的。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妻子话音刚落,儿子说:“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里面也有王师诶。“

            不等我们接话,儿子又问:”爸爸,好像有句诗里也有这个‘乃’字,是哪句啊?我怎么想不起来了。“

            “好多诗句都有‘乃’字啊,你再想想。“我故意不告诉他。

            不到半分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儿子脱口而出,带着与这诗句重逢的喜悦。

           背完几首绝句,妻子又开始让儿子挑战辛弃疾的词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跟读了几遍后,背到“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一句时,儿子突然说:“这句和那句什么近黄昏的感觉好像啊。”我追问:“哪句什么近黄昏啊?”他认真回忆着,终于想到了。他开心地背诵出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原来是孩子的老师在学校教他们背过的。很庆幸,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个这么好的语文老师,在渐行渐远渐无诗的时代,还能坚守诗教传统。

           诗教,原来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曾在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人格塑造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诗歌已死的年代,哪还有人去背诗写诗呢?孩子背这些诗词有用吗?他懂得这些句子的意思吗?

           是啊,孩子为什么要背诗?不能靠它吃饭,也无法指望它拿高分。的确,诗歌从来都和功利无关。我们之所以要在游戏中了无痕迹地把这些曼妙的诗文、美妙的文字种在了他的心上,只是想让他在春天,看到桃花盛开的样子,心里突然会冒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只是想让他在夏天的池塘边看到荷叶铺展时,可以吟咏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句子;只是想让他在秋意渐浓的溪岸河边,知道什么是“老树呈秋色”“苒苒物华休”;只是想他在飘着雪的夜晚,思念朋友时,心里能默念出“晚来天欲雪”“红泥小火炉”这样的句子。我们只是想让我的孩子在生命中的某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某个人的时候,能突然想起他心里曾留存的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这种感觉无关功名,更无关富贵,但关乎到生命的丰满,关乎到对生命细节、生活细节的敏感。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生命充盈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对这个世界有感觉、有感情的人。这是事关审美与情感的教育,所以我重视。

           学诗的作用还不止于此。

          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还不至于不会说话,但可能不会雅致地表达。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美的语言,还有着音乐的外在形式。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大量吸收这些民族语言的精华,可以使孩子的语言更形象、更美、更准确。读诗背诗,是最好的语言滋养,所以我重视。

           孔子还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看来,学诗不仅关乎审美、情感,它既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最好的知识载体,也是这两种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使受教育者最后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的完善的人。我期待我的孩子能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重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我带着孩子背诗。一首好诗正如这好雨,在最恰当的季节,滋养生命,启迪智慧,并以诗性的方式教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我想,这是不是最好的理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要带孩子背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qw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