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困在“本手”里的蛟龙

困在“本手”里的蛟龙

作者: 人儿泥 | 来源:发表于2022-07-01 11:37 被阅读0次

    这两日看到朋友圈里分享的一篇《以本手沉黔 以妙手行远》的高考大作,虽真伪存疑,但书写隽永、结构工整、旁征博引、文采斐然,的确是一篇上乘的考场佳作。

    以我的浅薄之见,写好考场作文是极难的。不仅因为命题、时间、题材、字数等外在条件的拘束会带来创作上的压力和压抑,更重要的是,高考作文作为升学考试系统的一部分,它天然就是“取悦式”而非“自赏式”,虽说“文无定式”,但改卷却有量化评分标准,如何在规制套路中不落窠臼,尺度拿捏非常考验智慧。用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来说,写考场作文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场“本手”和“妙手”的较量。梳爬光阴,在千百年来的考试史上,我们似乎只听到了白居易对那片草地的狂想回响至今。

    因为如此,那些臧否之声就显得颇为苛刻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考场作文自带缺陷基因。它不是文学创作,甚至连“带着镣铐跳舞”都算不上,毕竟“跳舞”是一种艺术表达,哪怕负重起舞亦有先锋意义。高考作文更像是一种考试体系下成熟的模块化产品,散发着独有的新鲜生涩的审美意趣。举个小例,若是把这篇文章的作者和背景隐去,放在一个公众号里,它可能就湮没于众多心灵鸡汤了……它离不开“高考”这个“造神器”,站在考试体系的里去建构对它的评判,也许才更加公允。

    但是,我们在理解情势的同时,也应看到文章本身的局限之处。它最大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太规矩,像是繁花美景铺陈于工整的几何造型建筑中,少了一些浑然天成的山水园林的灵动。它是“本手”中佼佼者,遗憾的是,它也仅是“本手”中佼佼者。很有意思的是,作者自身的写作逻辑恰恰佐证了文章的核心论点,青年人应该重“沉潜”,脚踏实地比标新立异更重要。

    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固然与个人的人生阅历和写作经验有关,但更主要的引导则来自于命题本身。这个“本手,妙手,俗手”的命题带有东方哲学思辨性质,本应有着很开阔的讨论空间。可是,命题中有一段非常具有导向意义的题干引言,使得“本手”和“妙手”的平衡性讨论发生了倾斜,所有的讨论都有了事实上的、前置性的主题论点。一篇“事有定论”的议论文,很难在思想性上有突破,那美轮美奂也许就是它的唯一出路吧……相比而言,那个选自《红楼梦》故事的高考作文题,反倒是一片朗朗乾坤了。

    说点题外话,我挺赞同高考作文考议论文。我始终认为,学习语文并不等同于学习文学。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文学体察的禀赋和兴趣,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理解、思考、分析和表达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培养文学家,而是普罗大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议论文相较于散文,更能考察出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对问题的解析和对逻辑的掌握。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人,文学可能是个玫瑰色的梦或者不是,但培养适当的思考分析和书面表达能力,却可能是走向心智成熟的起点。

    回到高考作文,我们似乎很少能看到满分作文里有那种对论点抽丝剥茧、鞭辟入里、层层递进的分析,也很少有满分作文能让我们拥有一种“大呼过瘾”的观感,这可能这对高中生来说实属不易,也可能在当下文学导向写作中这样的文章难入法眼,还可能与标准化的考试体系很难相融。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高考作文能够多一些对普通人的关照。精致雕琢的文学意向固然令人神往,但能否不急于价值引导,在适当的讨论空间下让年轻人也学会一些看问题讲道理的本领呢?

    我们期待沉潜的“本手”能有“高论”,进阶的“妙手”能有“妙言”,受挫的“俗手”也能有宝贵的“省思”。人生本就是“三手连奏”,无论考场上的“定论”如何,都莫忘了“三手”间常态化的复杂转化。愿人人都能下得一盘好自为之的人生棋局。


    附: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困在“本手”里的蛟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rc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