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我在大二,我年轻着,彷徨着。大一的我迷茫,不谙世事,显然如今的我也并没有改变多少,终究已有些许成熟。
聊聊爱情
刚看完郭敬明的小说《夏至未至》,很有感触,所以才想写下这样的一篇文字,如果我深爱一个人的话,最后的我,即使不能和他在一起,那另一个归宿我想是青灯为伴吧,绝不会和一个自己不是那么爱自己的人在一起,那是欺骗别人,也是逃避自己,立夏,最后的你,已经完全推翻你之前在我心中的形象。对于局外人,由于不能体会到故事里的感受,评头论足也只是饭后闲趣,在另一地方,扮演着故事的主角。
我的室友小A,我们眼中的她洒脱,更多的是细腻的心思,可这并不是初次印象,初次的她应该和别人眼中的她一样内向,容易害羞。完全不一样的她,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她很少和朋友聊天,当我们刚上大学的时候,是焦虑和不安,害怕这个陌生的环境,我们生活的小心翼翼,所以我们更加的想念曾经的同学,不是打电话就是QQ上无限缠绵,而她睡得很早,打电话也仅限于父母,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戴着耳机,就连我们和她也只是偶尔聊聊,但她总是以冷漠的表情回复着我们,后来我们也识相,很少“打扰”。我们这样的生活了一段时间,“冰山”也开始溶解了。我们也渐渐熟悉,而她也慢慢融入我们,到现在的她是逗比气质超越我们所有人,这么大的转变,不管怎么样还是很开心的。后来才了解到原来她的世界很小,容不下太多的人,我们是朋友,如果在朋友面前都带着面具的枷锁,那就没有了生活的意义了。我们总以为性格是天生的,如同命运一般无法改变,骨子里是什么样就是这样了,如果能改变的话,那肯定和打击相关联的,而她不是。
心里的秘密愈来愈多,只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你会想要倾诉,她是这样说的:“为什么我是我?这样的是我?我在人多的地方会好害怕,我会说不出话来,我连一个人去吃饭都会觉得害怕。我就想锻炼一下自己,可是命运似乎并不想如此,反而此刻的我像进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我有点累了。曾经的我并不是这样的。”我睁大眼睛看着她,不说话只是看着她。她说:“你不相信吧,其实我也不太相信呢,我小学和初中曾和你们一样,活泼开朗有很多的朋友,可是初三的时候我喜欢上了一个男生,我喜欢看着他的眼睛,是会说话的眼睛,笑起来会融化掉你所有的烦恼,可是初中是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的,况且马上就要中考了,可是有些情感不是说能隐藏就可以不留一丝痕迹的。因为我总是回头看他,和他打闹,老师总是想着法子“刁难”我,没有戳破我们都心知肚明的那层薄纸……”她说得声嘶力竭,结局当然是不美好的。我清楚得记得她很难过,而我也只能安慰她我懂你,可事实上那种悲伤留下的创伤,不是一句你懂就可以康复。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会变成这般的胆小,是因为她在上高中说暗暗发下誓言说不和任何男生说话,除非一些必要的原因,渐渐的只活在了自己的小小世界,而无法自拔。我想说这爱虽然坚贞纯洁,却是畸形的。爱是群体,爱既不是折磨别人,也不应委屈自己,该放下的时候就放下。
我没有爱情的经验,却有暗恋的经历,我“错过”了那个人,起初当然也难以释怀,时间它磨灭了最初炙热的向往,但坚信那不是我的依靠,那是陪伴我们度过青葱岁月的过客,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偶尔想起他,你也一样吧。对于未来的他,我一直在准备,一定是我不够美好,他才迟迟未来,我们继续这漫长的等待,直到遇见最好的他,然后再奋不顾身的去爱。
愤世嫉俗,是个贬义词
我会写日记,偶尔进入以前的“生活”,惊然发现我成长了。有这么一段文字:“你对社会如果你用消极的态度面对这社会,那你的人生注定不快乐,在喧闹繁杂的市场中,每个人脸上流露出那种焦急,认真,为了一个更好的人生而奋斗中,会有微笑,但绝对不是纯粹的笑,总感觉是不一样的,至少夹杂着疲惫。初入社会,你有你的规则,你有你的习惯,当和你想象中不一样的时候,你会不会一丝凉意掠过心头。面具,是个好东西,可以掩盖你真实的想法,你的性格,你的内心,或多或少的违背了自己的本心,身处喧哗之中,必然写不出柔情,诗意的文字,写下这些,只是为了消费这些那些时光,不是浪费,但也不是珍惜,我是这么理解的。真是嘈杂!”这大概是一年前的自己写下的,看完以后,我的心有点堵,不知道那段时光生活给我了怎样的重击,我会如此的不满,对社会如此的批判,众人皆黑我独白的悲观。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阶段,过于敏感的对待生活中的点滴,面对一丝的不满就开始讽刺,嘲笑他人的愚蠢,愤世嫉俗有时不是一个褒义词。
我说说我自己吧,没有在商场里摸爬滚打过,没有在人情世故中伪装过,现在还在享受着美好的校园生活,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本去批判。现在的我过着和大多数的大学生一样的生活,有父母坚实的依靠,不用去担心温饱问题;有三两个要好朋友,没事聚在一起聊八卦和真心;看看书,听听音乐,也在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奋斗,这样的放松的状态,应该是值得宝贵的,哪有时间去做愤青。每天为小事多虑,然后又将其放大到各个层面,让自己麻痹在悲观情绪中,整日郁郁寡欢,人说不是越简单越快乐吗,人生这么短,开心总比难过要好。
我所说的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是不太认同这个观点的,这种“独善其身”在当今的群体社会俨然难以生存,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人各有志。相反很多我们自以为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某一天就这么巧合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去了解和我们无关的事,对不同的事件一定会有一些看法,就像“饭后谈资”那样去应对,而不是抓住不放,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坦然的去面对所有发生的事,哲人说过“存在即合理”,既然发生了,一定有他的理由,就接受吧,然后再做些改变。
至少20岁的我们还是不要愤世嫉俗,生活如此多娇,不是吗?
追星不是件坏事
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的追求不再是物质那么简单,会有人质疑追星又是什么高大上的精神追求,一样没营养,都是脑残粉,我能反击道,你口中的脑残粉真的占追星族的大多数吗?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所以不理智追星的案例才能吸引大众眼球,而屡见不鲜的励志故事才会被遗忘。
偶像能给人带来力量,我要强行安利了。第一次在综艺节目看见他,没觉得有什么特殊,谦逊害羞,那时的他已经被大多数人喜爱,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搜素他的信息,在mv中表现出强大的气场,天生的舞台王者,我开始懂为什么有那么多粉丝了。如果我喜欢一个人,我会想要了解所有关于他的故事,出道实录,综艺,mv,演唱会,一个努力实现了儿时梦想的他,一个随时随地散发独特魅力的他,一个对音乐执着尽善尽美的他,一个充满爱心善良的他,一个我想要永远追随的他。
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偶像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是现实生活的背离,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可为了这华丽的袍,要经过多少道复杂的工序,又不是常人能付出的,那些励志的追星故事,可能就由此而来。因为想要离梦更近些,所以得更加努力,明知道遥不可及,却还是用尽力气去追寻,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所做的一切,修炼了一个更好的自己,而那个梦还是一如当初的美好。当我孤独无助时,焦躁迷茫时,总能第一个想到他,想到他经历的艰辛,而我不过冰山一角,又有什么资格去埋怨,跌倒了,爬起来,拍拍尘土,继续前进。
他已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么说好像有些夸张,但他就是这样的存在,我想要更多的参与他的生活,我想要做更多疯狂的事,做一名“合格”的VIP。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当然如果热爱一个偶像的话,一定要学会他让你痴迷的品质。
梦想是人生永恒不变的话题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这是歌词中对梦想最直白的表诉,你所向往的远方,有美丽的风景,也一定有你最想实现的梦。
大多数人说已经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谁规定这个年纪不能呢,这只不过是自我的一种禁锢,不满现状,又懒于改变,20岁的我们可以成为任何我们想成为的人,当然也取决于我们用什么去换取,你付出的够不够。
迷失在十字路口,看川流不息的车辆,发挥警戒作用的红绿灯光,让人眩晕,这是个自由的年代,同时也是迷茫的时代,梦想不再是像儿时邻居问道你脱口而出的那样具体,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梦想,顶着一副躯壳游走在人群中,朝五晚九,为了家庭,为了事业,为了自我等,不论有什么目的,问问自己的内心,是不是真的喜欢,而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说着有种鸡汤的味道,鸡汤看着鲜美,而做好这碗鸡汤和如何更好的吸收都是难之又难。市面上的鸡汤各式各味,也有人执着于这样的味觉享受,下肚之后如过往云烟,毒鸡汤的作用就是在此,重复的麻痹自己。希望别人的励志故事不是瞬间刺激一下你的皮肤,而是深刻的印在心底。
梦想是人生永恒不变的话题,所以你想对自己说的一定有很多,而我不好再说。
20岁,是个多么年轻的字眼,是稚气的终点,是成熟的起点,是适合疯狂的年纪,是奋不顾身纵使伤痕累累。梦想是基础,健身是保障,读书是洗礼,音乐是放松,行动时前提,我们在用力的呼喊着,我们会成为最好的我们。
写给20岁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