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饭时间,先生发现心爱的鱼缸里好像有霉菌,说该给鱼缸换水了。
打开鱼缸盖子一看,惊诧到,“难怪鱼死了一个,你看你喂的鱼食都放在横梁上了,鱼吃不到,然后鱼食就发霉,污染了整个鱼缸,可怜的鱼,还能存活这么久,生命力太顽强了,就象中国人不怕雾霾一样”。
以前听完这句话,我一定有10句在等着。会借题发挥出很多问题把自己洗白,还能最终怪罪到对方头上。比如我怎么知道鱼缸最上面还有个横梁呢?鱼食吃不完横梁上发霉怎么会污染鱼缸呢,鱼食又不会长腿跳到鱼缸里?你能不是就事论事,别扯到雾霾身上,你知道雾霾的感受么?
今天想怼之前,把10句话咽了下去,因为小哥在一旁看我的反应。小哥是看我如何对待先生,他就会在先生不在家是同样怎么对我。
深呼吸了一口气说,“不好意思哦,下次我注意点。”看我态度不错,先生没有继续提高嗓门批判我,来了句玩笑话,“唉,估计我要啪叽了,你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
生活和死了条鱼有关系么?生活就是给鱼换水?当然,这些话都咽下去了。“戏精”台词太多,有时也要看场景,此时场景不对。
这就结束了么?No。
论证完谁弄死了一条鱼,双方对结果表示没有异议,先生开始了下一步动作,给鱼缸换水。
按我的意思,把在横梁上发霉的鱼食擦掉,然后把水放掉就OK了呗,过程只用一步。
先生用了三步:先把在横梁上发霉的鱼食用小刷子扫到鱼缸里,然后再把这些絮状的发霉的东东,用东西搅碎了。以为搅碎后放水就不会黏在管子上。结果人家又用捞鱼的网把这些絮状东西捞了出去,然后用管子放水。整个过程衔接紧凑。只是我没明白,用得着这么负责么?不就一步就可以解决了么?
当然没把疑问提出来,提出来后某个微观的人又开始唠叨不停,不仅要讲述方法的必要性,还要讲述每一步是如何衔接上一步的...只看飘在云端的问题的我,受不了这么多微观的细节。
给鱼缸换水就换水好了呗,还要搞出来这么多“幺蛾子”:把自己累死了,还说别人眼里没有活。不是别人眼里没有活,别人眼里只看结果,不喜复杂化的过程。
这就是我们家快到更年期,微观遇见宏观的,给鱼换水的大致过程。
不写这篇文章,通过以前的记录,也明白先生是偏微观型人,我是偏宏观型人。一般互相理解不了,因为两个人看为重要的事情不一样,痛点,痒点不一样。
夫妻大部分都如此,另一半和自己不一样(蜜月期观点都是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冲突的根源。
微观型和宏观型,没有谁比谁更高明,谁比谁更好。放在某处是优点,换个地方可能能是缺点。
先生听了我的论证,郁闷地问了句,“怎么家务等微观小事是我负责,在外赚钱的宏观大事还是我负责?
只能说我命好呗!配以“沧海一声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