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先生去浦东办理一笔贷款的提前还款手续。
到了陆家嘴某大厦,告知我们需要去徐汇区一个分公司处理。
先生就说先去浦东金桥茶城买点茶叶送客户用,买完茶叶再去办理还款事情。
在金桥茶城买完茶叶,到了世纪大道附近,先生说去数码广场买个手机送客户,再去办理还款事情。
买完茶叶,买完手机,办理结清手续,是从大虹桥,到浦东,到徐汇区,再到普陀区。妥妥的上海一日游。在上海居住这么多年,都没这么好好地“一日游”4个区。
看粗来Y先生的逻辑了么?没有看出,恭喜你,你大概率是偏微观型的人。
上述事情若是按我的逻辑,要去A地办事就去A地办事,除非顺路可以办别的事,绝不分出许多分叉,办X, Y, Z, 再去办A事。
当然两种逻辑没有高下之分,只有行事风格不同。如果说微观型是爱操心的妈妈型,好听点叫细节控完美主义者,宏观型就是不爱操心的命的奶奶型,通俗点叫一根筋型。
这么一梳理,如烟的往事,当然大部分都是和先生不愉快的事,居然都可以解释了。当然有可能是我一根筋,用这个不成熟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了。
先说在泰国时看表演,我是出于礼貌不得不耐着性子观看,因为离开大部队,也回不了酒店。但Y先生看的津津有味。
在西双版纳,仍然是看表演,据说是中缅泰三国风情表演。我依然是耐着性子看了1个小时,Y先生兴致勃勃地看。1小时后去,我恨不得立即马上逃离,赶快到酒店去;Y先生想继续看表演的后续部分,放孔明灯。一个要回去休息,一个要继续看,闹的相当不愉快。
泰国和版纳的不愉快,现在看出来是细节型(微观)遇到粗枝大叶型(宏观)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以前是批判起来Y先生的细节控,滔滔不绝。今天见识了先生的细节控也是个优点,硬是乘着315的春风,叫板甲方,为消费者弱势群体大大出了一口气。
比如与贷款机构协商结清余款时,我听了余额,第一反应是,本息还了两年了,还有这么多本金。唉,自认倒霉,下次再也不会染指小额贷款了。
Y先生则相反,有理有据有节地列举了10 条对方的不妥之处,并且“演着演着”情绪到位,还说要拉横幅维权之类的话,在我一句话都说完的事情,硬是被Y先生嘚吧嘚吧说了两个小时,结果仍然是按照人家系统的本金余额给我们办理了。也就是说嘚吧嘚吧的两个小时,在我看来是无用功,在Y先生看来,先赢了气势再说。
这就是近处无风景的上海的一日游。有遛狗的,遛娃的,今天Y先生是遛妻。看在他既赚钱,又做饭,还要打扫卫生的份上,就配合着被遛了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