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2)
阅读《教师博览》(2021年11月)的思考,阅读时间为2021年11月20日。
“为社会公正而教,为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而教”中说“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他的课程领导力,并且要和学生一起创造课程,否则教师就沦为了教学机器。”和学生一起创造课程,这个说法让人耳目一新。作为老师,习惯了给学生灌输知识,习惯了知识的拥有者,而忽略了信息时代教师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教师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维,和学生一起创造课程,才是教育的未来方向。“课程开发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质取胜不是以量取胜。”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滥,让学生无法在众多的课程获取真正的需要的课程。学校的精力应该打造优质的校本课程,而不是追求数量的校本课程。“国际上所谓的校本课程开发,指的主要是活动课程。教育本来就是怎么使得学生的头脑里面形成的认识上升到科学概念的高度,所以不要小看活动课程,两者是等价的。”校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的活动少,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教育。教育不要局限在知识的学习上。“基础教育就是打基础,打人格发展的基础,打学力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功能教育,而不是什么专才、天才的教育。”学校和家长把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本应该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打下的坚实基础一样都没有做,反而是把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训练考试技巧和追求考试成绩。学生的人格基础和学习基础都缺失,怎么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教育中发力呢?这给家长一个提醒,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学习力的培养,不要为了一时的功利性的目标,而毁了学生的学习学习力。学生的学习力培养需要慢慢的呵护。“在家门口学校的背后,彰显的是为社会公正而教,这是国际教育界非常推崇的教育信念。功利学校的公共使命就是为了社会公正而教,为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而教。这是一个教育的信念,没有这个教育信念,你就不配当教师。”为社会公正而教,这是教师的使命。
“校长到底在学校中承担了什么角色”中,“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个篇文章让我对于校长的角色定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而反问身边的校长,除了围绕学习的办学质量之外,还承担了什么样的
角色呢?
“日本的小学生活”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很多,不管内容是否真实。这篇文章中说,“交一百个朋友”,这个具体的要求让人值得反思。一百个朋友,不就是人际交往的训练吗?不就是合作吗?不就是妥协吗?一百个朋友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包含着更多的教育哲理。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提到这么具体的目标。“午餐也是教学”“作为教育内容的午餐指导,还包括饭后收拾、清洗餐具、擦拭餐具、把餐具放到规定场所、擦桌子、垃圾分类等。”作为农村的学校,国家提供营养早餐,学校雇人为孩子做早餐,雇人给孩子收拾餐桌,洗碗筷,学校把营养早餐看做一种任务,而没有看到教育。学校的每一个物品,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教育。用心做教育,会发现教育的乐趣,也会思考更多。“体谅文化”,我们有“宽容文化”,可是,宽容文化、诚实文化等等只停留在文件中,只停留目标中,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际,更没有可以训练成为孩子的行为。
“读书效益增进法”中“把他读过的东西要点记录下来,记录一定要精炼扼要,就像每一个字一块钱代价给报馆发电报那样。”“我把所读的每一本书的书名和作者都给记下来,有时会写上一两句甚至一段话,摘录书中的一点内容,再加上我的感想。我读书时会一直想着自己的心得,这为我了解书中的要点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当我把他写下来是,便把它固定在心上了。后来再回头看从前的日记,我发现即使最简略的记忆也可以让我回忆起书中的一些精神和内容,倘若当时没有记下来,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净。”“我们每天上山要做六次钢缆滑车,于是就有了3个多小时的读书时间。外衣里放不下这些书,因此我只好把要读的书撕下来塞在靴子里。”“抓住一切阅读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