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工作。星期一烧米雷,星期三惠特曼,星期五福克纳,把它们烧成灰烬,再把灰烬也烧了。这是我们官方的口号。”
——《华氏451》
你有想过某天,身边所有的书都被付之一炬吗?或者,书虽然存在,但因为被时代忽略、就像被销毁了一样?《华氏451》讲的就是这么个对书有敌意的社会的故事。与《人间便利店》类似,作者以刀锋般的别样视角,构建了一个“与书为敌”的世界。
蒙塔格望向他们背后墙壁上那一张张列有百万本禁书的清单。那些书名在火光中跳跃,多年来在他的斧头和他那根喷的不是水而是煤油的喷管下销毁的书。

书中世界的消防员们,不再是灭火者,而是生火者,身着火蜥蜴标志。蜥蜴喷吐烈焰,烧向存放智慧的纸张、储藏书籍的民居。房子的主人们,目睹随灰烬飘散不见的一行行字,眼神空洞,神情凄凉。
书是什么?表达、储存思想和记忆的载体。语言和文字是人类发明出来的工具,将我们思维的振动频率转化成可见可听的符号。符号被传递,他人便可以用自己的转译系统翻译重现那些思想。
语言和文字重要么?当然,它们是作为中介、联通思想的桥梁,桥毁了,损失惨重。但它们是最重要的么?这个问题我是写到这里忽然想到的,若万物皆为一体,那么,所有的智慧便已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只不过,若要激活并发现它们,需要一段过程,而且每个人破解密码的难易程度不同。
而作为储存智慧的书籍,大概可以比喻成最重要的激活器之一,字里行间,每个人慢慢接近自己的灵魂。
书只是储存许多我们生怕自己会忘却的东西的一种容器。书本身毫不神奇,神奇的是书上说的东西,是它们如何将宇宙的一鳞半爪缝缀成一件衣裳。

一个对书有敌意的集体,背后心理是什么。是恐惧。害怕联通智慧的桥梁,恐惧文字符号激活大众的思考。有什么别有文化,有什么别有独立自主的想法。最好脑袋空空,万人行动就像一个人,听指挥,不质疑,指哪儿打哪儿。
如何做到?用漫天的垃圾信息、丰富的娱乐手段塞满每个人的生活。水往低处流,懒散比勤奋更容易,人们总会习惯性趋向更舒服的选择。学习,思考,自律,向上,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或和小我打架的。无需批评,无需懊恼,人性使然。所以,让每个人开开心心的,“填饱”人们趋向舒适的惯性,同时消灭掉能激活智慧的书籍,齐活儿。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书遭人憎恨畏惧了吧?它们呈现出生命真相的毛孔。
给他们填满不易燃的信息,拿‘事实’喂饱他们,让他们觉得胃胀,但绝对是信息专家。这么一来,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在思考,明明停滞着却有一种动感,他们就会快乐,因为这类事实不会变化。别给他们哲学、社会学这类狡猾易变的玩意,往那方面思考就会忧郁。这年头,能把电视墙拆了又装合的人——多数人都有这本事——要比那些试图分析、探讨、抗衡宇宙的人快乐,想要探讨、抗衡宇宙,必会让人自觉兽性而寂寞。

除了用满足趣味的信息包裹生活,还有一种方式让人们无法过多思考:占满你的时间。思考是需要空闲的,在望天、看海、放空中,让自己和大自然的振动逐渐合一,感受天地,聆听万物,参悟宇宙透露的信息,体察内在升起的智慧。当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容易变成被外界牵着走的人形立牌,被搬来搬去。
身后好似有根鞭子,时不时小抽你一下,打鸡血、贩经验、讲前景,告诉你如果慢一步就被甩到了地球外。人们不再留意身边的风景、眼中的花草、脚下的石子、头顶的阳光、浩瀚的星空,要快快快,再快快快,更快快快。诱饵放在鼻子前面,让你追追追不停。
“我很少看‘电视墙’,或是开快车或是逛游乐园。所以我有很多闲暇疯狂地思考,大概吧。你有没有见过市外乡间那面两百英尺长的广告牌?你知道从前的广告牌只有二十英尺长吗?但是如今汽车经过的速度太快,他们不得不把广告拉长,这样才会留下印象。”
拉链取代了纽扣,人们清早更衣的时候,就缺少那么一点儿思考的时间,一段哲思的时刻,然而也是忧郁的时刻。

恐惧人们去思考的集体,一定对书籍有敌意。《华氏451》就描绘了这样一个环境,消防员的任务是侦查藏书的地方,然后放火。火从来被认为是希望之星,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就是要开启人类智慧。然而,火也可以是毁灭之神,让智慧结晶倒塌消散。
火是什么?它是个谜。科学家给我们一堆官样名词,什么摩擦,什么分子。可他们其实不知道,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销毁责任和后果。问题太累赘,那就扔进火炉。
然而,存在过的事物都会在世间留下痕迹。绘出能量的轮廓,显现振动的地图,等待敏锐共鸣之人将它们再次聚拢,让智慧重现世间。要记得,文字符号和承载它们的书籍资料,是重要的激活器,而那些智慧早已存在于你我之内,因为我们是宇宙的一份子。一个细胞包含一个人的全部信息,从一粒沙中能看到整个宇宙,每个人都是宇宙全息影像的缩影,智慧就在那里,看你如何去取。
每个人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对不同信息展现出不同的共鸣,那便是我们的潜能所在。燃烧的书籍,文字随风飘散,带着它们各自的振动,漂浮在空气中,不见,也不灭,等着与契合之人相遇,唤醒文字里的力量。
存在过,就不会真的消失和被遗忘,需要时它自会出现。如同《华氏451》里写的一样,流浪的人们,各自背下一本书,那是他们想记住的。流浪的人,流浪的图书馆,等待曙光再次降临时,重新书写智慧,让书焕发新貌,使智慧闪耀光芒。
外表是流浪汉,内在是图书馆。起初这并不是有计划的。每个人都有一本他想记住的书,他就记住了。
这是本读着有些超现实,有时候又让人感觉熟悉的书。带着点儿魔幻的黑色幽默,是恐惧智慧带来的“书的末日”。但就像之前写的,那些即使被遗忘的智慧,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体内,当我们领悟到它们,便会散发出闪烁光辉。
观看这世界,观看天空,观看自己。
火焰虽燃,智慧不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