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东软系动作频发,引人关注。先是东软系旗下东软教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而同样东软系旗下享有“国产CT一哥”之称的东软医疗,也在6月底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了科创板IPO招股书且获受理。
根据东软医疗IPO招股书披露, 2017年到2019年,东软医疗的营收分别为14.45亿元、19.26亿元、19.25亿元;而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1.69亿元、0.83亿元。不难发现,2019年东软医疗营收下降,净利下滑。
在外界看来,这样的业绩,选择当下的时机冲击科创板,未免有失“一哥”风范。然而仔细推敲,这个时机对东软医疗来说也许刚好。
1、 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人始料未及。CT作为新冠肺炎临床诊断必需的专业医疗影像设备,一时之间成为紧缺资源,各大厂商从春节期间开始复工复产。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东软医疗董事长刘积仁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曾提到,1月23日接到一通求援电话,一家收治当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紧急需要一台CT,东软医疗创造了当天3小时发货,18小时完成装机的速度奇迹。
之后,东软医疗不仅向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捐赠价值2700万元的CT及软件,还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提供CT、车载CT、方舱CT、移动DR等抗疫医疗设备数百余台,向巴西、哥伦比亚、印尼、老挝、秘鲁、菲律宾、乌克兰等十余个海外国家发运CT、DR等产品,对全球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
应该说,这次疫情考验着企业在研发、生产、物流、服务、培训等各个方面的积累、创新与快速应对等能力,东软医疗交出了一份成绩相当抢眼的答卷,不仅用行动回应了外界的种种质疑,也将“国产CT一哥”的称呼稳稳占据。
2、 科创板一周年的大势向好
2019年7月23日,科创板首批25只新股上市交易,拉开了科创板的帷幕。运行至今一年,截止2020年7月21日收盘,科创板有133家公司已挂牌,最新市值达到2.79万亿,募资总额2203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70.87倍。
而近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官宣”计划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时上市,或创下A股有史以来最大IPO。这也让原本就十分热闹的科创板,再度沸腾。
无论是东软医疗,还是蚂蚁集团,选择科创板上市,都是由于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优质企业的加入,也将为科创板引入更多资金活水、扩大资金池。
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东软医疗选择冲击科创板的这个时机可谓恰到好处。
3、 国家政策明确释放支持国产设备进公立医院重大信号
7月21日,广东省财政厅官网发布《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567号提案答复的函》,就政协委员提出“规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推动国产大型医用设备推广应用”做出明确答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将积极加大,公立医院对国产自主品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支持力度。
这也是近期继陕西、山西、苏州、天津等省市明确公立医院采购全面推进配置国产设备,严格限制进口的重大信号。
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投入政策,严禁举债建设,对公立医院违规举债行为严肃问责。
可以说,这是近年来国家扶持国产医疗设备产业众多举措之一。我国医疗设备行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进口品牌垄断,之后陆续出现东软医疗、迈瑞等一批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企业与进口品牌分庭抗礼。但由于品牌认知、技术迭代、市场推广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仍然对进口品牌青睐有加。随着国家对产业的扶持、社会各方对产品国产化的呼吁以及众多企业对技术和产品不断精益求精的追求,才有了国产医疗设备正在逐渐加速替代进口产品的现状。
如果说20多年前,在东软医疗刚刚成立之初,是单枪匹马面对着GPS等行业寡头,在夹缝中求生存。那么如今,东软医疗经过岁月洗礼,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产CT一哥”,在政策红利和资本加持下,稳健而高速的发展似乎成为必然。
《老子》中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借用到东软医疗冲击科创板的时机选择似乎十分贴切。业绩下滑,并不能成为东软医疗IPO的拦路虎。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有准备的企业熠熠发光,未曾预料的蚂蚁集团成为并肩冲击科创板的“师兄师弟”,而国家的政策红利接踵而至更是巧合得令人拍案叫绝。
如此看来,东软医疗选择冲击科创板的时机,刚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