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界研究一个主题的时候,和工商界的做法大不相同。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搜集一大堆资料,相反的,他们从几乎是随意选择的一些现象、有关生命的一些发现着手,然后提出假设。这是最有趣的部分,所有的假设似乎都以一个基本关系为基础:如果……那么……
他们实际的做法是以合乎逻辑的方式 ,从假设中推出不可避免的结果。他们会说:‘如果’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根据逻辑,另外一个事实也必然成立。有了这些逻辑上的推论,他们就得出了一系列其他现象。当然,他们最主要的心力是花在证明他们预测的结果是否真的存在上面。当愈来愈多的预测得到证实的时候,显然就愈来愈能证明基本的假设是正确的。
就是苏格拉底的对话录。他们用的方法完全相同,都藉着同样的逻辑关系,如果……那么……。或许唯一的不同是,苏格拉底所谈的和物质无关,而和人类行为有关。”
“很有趣,非常有趣,想想看,我的领域——管理,和物质材料及人类行为都相关。假如这个方法对两者都有用,那么或许钟纳的技巧就是以它为基础。”
你会发现这些不只是技巧 ,而是思考的方法。还记得他说的话吗?‘我没有要你发展出这些技巧,我只是要你弄清楚究竟应该包括哪些技巧。’恐怕我已经跳到下一个步骤了。要弄清楚究竟应该学哪些管理技巧,必须从我自己的需求出发,先检讨我目前的管理方式,然后再想办法找出我应该如何管理。”
有时候非瓶颈的产能必须高于瓶颈。现在我明白了。我们之所以会有瓶颈和非瓶颈,不是因为我们的工厂设计得很差,而是不得不如此。假如上游资源没有备用产能,我们就不可能把任何瓶颈发挥到极致,原因是材料供应会不足。
我们必须有所取舍,我们在瓶颈保留的存货愈多,上游资源要赶上进度所需要的时间就愈充裕,因此平均来说,它们需要的备用产能也就愈少。相反的,存货愈少,需要的备用产能就越多。
我们还是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往前看的能力和瞎子没什么两样,我们只是忙着反应,而没有事先规划。 我觉得我好像只靠后视镜来开车,每次都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才修正行进方向。这样不够好,绝对还不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