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1900字,阅读约3分钟)
今天参加小宝幼儿园家长会,家长们基本上都准时到了,孩子班级(中四班)老师从下午2:30开始开会,开到3:30左右结束。老师主要讲了孩子们在中班的表现和对孩子们的要求,作为家长,听了老师的此次家长会,对老师和学校心存感激,但同时也有遗憾。
同为教育者,今天换个角度,以家长的身份来参加一次家长会和幼儿教育,发表一点浅见,其实也是在反省自己,不断学习,自勉自诫。
先梳理一下老师所讲的内容,大概如下:
孩子们在幼儿园确实取得了令人骄傲的进步,无论是生活常规,还是能力素养方面。正如老师所说的孩子们从小班时记不得座位、不好好吃饭、上课不积极主动等等常规问题,到现在孩子们在常规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因此家长也无需担心孩子们的穿衣、如厕等问题,应该吧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学习上来。
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也科学合理。针对孩子们的年龄,学校设计了室内室外学习,文化类、艺术类、体能类,孩子们各方面都能得到科学培养和发展。包括幼儿园班级老师自己设计的饭后聊天、讲故事、才艺表演等等放松活动,都是受孩子和家长们欢迎的。
家园合作,强调家长和老师多沟通,及时接送幼儿。老师也指出老师们因为平时大部分在园时间需要上课或者陪着孩子们,没有时间看手机,回信息难免会迟回的情况,这并不表明老师们不想回你们的信息。而且老师强调,可以多多私聊,不占用公共资源。
延时服务,老师们不想原地踏步,上个学期主要带孩子们画画,这个学期将涉及一些知识类的学习内容,如控笔练习、汉语拼音的读和写、认识数字等等。这是小学将会教的内容,但因为担心孩子们上小学后难以适应,所以我们延时服务时会教一些。但在外面聊天时不能说,因为现在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公立学校。
孩子们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男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到处乱跑,随便插话等等。家长们可以在这方面注意注意。
纵观老师的家长会内容,可以看出老师做了充分准备,面面俱到,让家长们大致了解到了孩子们在学校的常规学习和生活情况。老师对孩子们在学校的情况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健康生活、有序游戏、科学学习。
但开完会后,我还是有些遗憾,我想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遗憾。
老师的会议内容基本上都是从面的维度来讲的,老师只有两次提到学生名字,一次是说到饭后孩子们讲故事,提到两个孩子的名字,这两个孩子敢于上台讲故事,但声音太小,大家没听清;一次是说到孩子们写字,说到几个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虽然歪歪扭扭的,但基本上会写。还有一次王老师说“我不记得是哪些孩子了”。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是抽象的。老师已经带了孩子们一年半的时间了,对孩子们应该是非常熟悉的,然而并非如此。记得有一次,老师和我发信息,王老师亲切地称孩子为“言言”,我告诉老师孩子的小名叫“六六”,还发了个笑脸,但接着老师没有回信息。老师可能觉得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她不知道对家长和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重要的事。而且,六六是老师自己选出来的小班长,尚且如此,那么老师和孩子聊天和亲近的时间和程度可想而知。
记住孩子们的名字,记住每个孩子的模样,记得每个孩子有趣的、温暖的、成长的瞬间,这都是我们老师应该去做的。只有记住了这些点滴,老师才能对孩子形成比较准确的认知,才能真正地因材施教。在个性化的点滴中,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的成长进步,或者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问题。于漪老师说:我带新班第一天就能准确叫出班级每个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非常佩服。这一点我们很难做到,但是一天不行,两天不行,我们一个月还不行吗?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老师们不妨做一个孩子成长记录册,尤其是幼师,每天记录一点点,一个学期下来,从孩子们的成长点滴中,家长们能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老师也能收获极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心中装着孩子们,我们就会在一个多小时的家长会中,点面结合,让家长们看到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也看到教育的动人之处。
还有一点,当老师涉及到小学化这样敏感的问题时,应该准确传达甚至强调学校合理合规的课程安排。不宜向家长说我们是在教孩子们知识,甚至还要掩耳盗铃地在外面说不是,这样的话不让家长们犯嘀咕吗?到底是学校对还是政策对?
我相信幼儿园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认知水平,合理设计课程,绝不是触犯禁令,而让孩子们以游戏的方式认识这些简单知识,从生活故事中去发现这些知识,激发孩子们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不是不尊重规律,被社会功利化的幼儿教育裹挟,没有自己的教育姿态和理念,一味地内卷,守不住自己的阵地。
作为家长,同时也是教师的自己,写下这些感触和遗憾,提出这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告慰自己内心的教育理想,继续勇毅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