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萃取039】经验萃取与确认偏见
作者:罗黎帆老师
要说经验萃取本身,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不就是总结经验嘛
专业的经验萃取老师,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模型、框架。
罗老师额外提几个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观点:
一、不赞同一套框架走天下的做法,虽然这对于培训师/咨询师交付产品更方便,但从客观地角度看,各个企业所处行业不一样,各个岗位所做事情也不一样,怎么可能有一套完美的模型和框架能囊括那么多的变量呢?
二、罗老师提倡,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做经验萃取之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譬如研究行业、研究业务、研究组织架构、出台相关政策、配套持续辅助落地的机制,这样才做的扎实,而不是为了萃取而萃取。单纯萃取其实是很容易的,给一套框架,往里填满字数就够了——给领导看领导也会满意的,为啥?因为第一反应觉得你的东西那么厚,格式那么规范,当然满意啊——实际有多大用处,就是个问号了。
三、从科学领域学萃取、从优秀咨询公司学萃取。
科学和经验萃取非常类似(如果为了形式主义造个好看的东西出来交差就称之为“经验萃取”,就当罗老师没说哈。其实交差很容易的,怎么弄都能交差)
科学里有一个概念:确认偏见
确认偏误或称肯证偏误、验证性偏见,是个人无论合乎事实与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猜想的倾向。由此,人们在脑中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矛盾的资讯,并加以片面诠释。
一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总是趋向于看见我们想看见的,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当我们认定了一个观点,我们的大脑会持续、有选择地去寻找证据来证明我们的观点是对的,同时对那些证明我们是错的证据,则有选择地忽略和无视。
发生“确认偏误”现象,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倾向于选择性地回忆;
2、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3、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
4、忽略与自己观点矛盾的信息;
5、对模棱两可的信息偏向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面解释。
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对于“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这样相反的理论,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会支持前者或后者,并都能为之找到足够多的证据证明自己所支持的理论。
韩非子“智子疑邻”更是把这个思维偏误描写的很是贴切。怀疑邻居偷了斧子,怎么看怎么像贼,找到了斧子后,却怎么看怎么也不像了。
再比如,同一支股票,甲看涨,乙看空,两人都能找到很多条看涨或看空的理由,甚至对于同一条该股票资讯,甲乙能够得出相反的解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