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人都让我学东西?”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5岁的可爱多,他的回答是“因为学习了就可以得到知识,得到知识以后,什么事情做起来都会很优秀!”
是不是很官方?但这就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因为他每次拒绝上学时,我和爸爸都会告诉他,想要实现未来当医学家,开图书馆,漫游太空的梦想,一定要在学校里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有机会实现梦想!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与学习相关的《劝学》诗,可爱多也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深入内心。甚至还拿这首诗逗我,“妈妈,你以前学习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做到勤奋苦学,现在后悔了吧?”
当孩子对“为什么每个人都让我学东西”产生疑惑时,说明孩子的内心进行因果关系的推理时,遇到阻碍了。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应该三言两语敷衍了事,而应该及时帮孩子理清思路,让他明白,不同的人让你学东西的目的和想法完全不一样。
比如销售课程的人。他让你学东西,纯粹是为了工作,为了完成老板下达的销售任务,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他不会考虑自己手上的课程究竟适合不适合你,只会竭尽全力兜售,期望你尽快入坑。他们手里的小玩具就好比挂在鱼钩上的诱饵,是为了诱你与他攀谈,最终达成卖课的目的。
比如老师。老师督促你认真学东西,是因为他作为老师,身负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学得好或者不好,极大程度上能说明老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优秀与否,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够不够,能否做到因材施教。所以,老师是因为责任需要,要求你上课认真听讲,不浪费青春大好时光。
比如家人。爸爸妈妈让你学东西,是希望你多学知识和本领,将来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从事自己向往的事业。而不是像有些爸爸妈妈一样,一辈子只能从事辛苦、危险的工作,有时候甚至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关系,只能被迫长时间与深爱的家人分隔两地。
最近陪可爱多看了3本绘本,让我对“为什么每个人都让我学东西”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01.《等爸爸回家》
《等爸爸回家》讲述的是一个住在海边的小男孩每天期盼爸爸平安回家的故事。
为了增加读者的切实感受,故事运用的是第一人称。开篇第一句话“从我家里,可以看见海”,不仅设定了海与小孩的关系,也是贯穿全书的设计。
男孩的爸爸是矿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每天必须拎着工具箱,去暗无天日、危险重重的海底挖矿。
男孩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心里总是记挂着爸爸。早晨起床,站在窗口盯着海面,他会想起在海底辛苦工作的爸爸;跟小伙伴在操场上荡秋千,看到波光粼粼的海面,他会想起在海底辛苦工作的爸爸;去商店买东西的路上,经过海边,他会想起在海底辛苦工作的爸爸;去墓园探望爷爷的墓碑,闻到有盐味的空气,他会想起在海底辛苦工作的爸爸。
每隔几页,就会出现旷工在暗无天日的海底矿场工作的场景
“在海底下很深的地方,我的爸爸正在挖煤。”
同样一句话,在绘本里重复出现了3次,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男孩内心的担忧和害怕。
他真的很害怕爸爸一去不复返了!
每天,爸爸能平平安安回家,给他一个大大的笑容和拥抱,就是男孩最大的幸福和期盼。
在这个煤矿区,镇子上所有人的生活都围绕着煤矿,世世代代在矿井工作。没有人例外。
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矿工。
我是矿工的儿子,在我的家乡,就是这样。
这个故事源于作者乔安妮·施瓦兹的成长经历。她从小在煤矿小镇长大,见证了当地无数矿工家庭的真实生活。
据史料记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生活在煤矿区的孩子,不到10岁就必须忍受严酷、危险、黑暗的地底环境,在矿井下工作12个小时。即使到了20世纪50年代,也没有改变。大约高中生年纪的男孩们即使再抗拒,也只能继承父亲和爷爷的传统,去矿井工作,别无选择。
读了这本绘本,我问可爱多,“你希望自己成为矿工吗?”
“不希望!”可爱多斩钉截铁地拒绝道,“地底下又黑又危险,我才不要去呢!”
“如果你出生在煤矿镇,也许你只能接受成为矿工的命运。这是一个世世代代的职业传承。除非你好好学习。有一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好好学习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未来。”
“嗯,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可爱多听了我这番话,拍着胸膛保证道。
02.《我的爸爸叫焦尼》
《我的爸爸叫焦尼》讲述的是一个叫狄姆的小男孩跟出门在外的爸爸难得团聚一天的故事。为了增加代入感,用的也是第一人称。
“秋天开始的时候,我和妈妈搬到了这座小城。从那以后,我一直没有见过爸爸。不过,今天我可以和爸爸在一起过一天。”
“我的名字叫狄姆,爸爸叫焦尼。”
这一天,听说爸爸要回来了,妈妈把狄姆单独留在了火车站站台上,叮嘱了一声,就匆匆离去了。“你听到了吗,狄姆?焦尼到来之前,你待在这里不要动!”
“妈妈,狄姆的妈妈为什么把狄姆一个人留在火车站呢?他妈妈不要他了吗?”可爱多听得一脸茫然,“妈妈不可以单独抛下孩子的呀!”
“他妈妈不是不要他,可能是因为太忙了吧,没有时间一直陪着狄姆。而且狄姆的爸爸也快到了,狄姆不是完全一个人。”我勉强解释道。心理上,我也觉得狄姆的妈妈不应该把狄姆单独留在火车站台上。万一狄姆一不小心跌落到火车轨道上,多危险啊!
但书里,没有万一。狄姆终于迎来了从外地赶回来风尘仆仆的爸爸。
父子俩难得相见,分外开心。
爸爸奔了过来,一把就把我抱了起来。
“啊哈,狄姆!我总算来了,我好想见你。今天,我们两个干什么呢?”
这还用问吗?放心,我知道,做爸爸和也想做的事就行了呗。
于是,父子俩一起在火车站门口买热狗充饥,去电影院看动画片,去餐厅吃披萨喝饮料,去图书馆借书,去咖啡馆喝小蛋糕,喝果汁……
不管父子俩在哪里,做什么,狄姆都会大声宣示主权,“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这是我爸爸,我们一起看电影!”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来的,他叫焦尼。”
“我爸爸要付钱啦!”
故事的最后,爸爸又踏上了离去的火车。离开之前,爸爸带狄姆上火车,大声跟旅客们介绍,“这孩子,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
故事里既有团聚时的温暖,又有离别时的不舍,既有孩子对爸爸的依恋,也有爸爸对孩子的关爱。满目都是温情的流淌,亲情的述说。
“铁轨很长、很长,一直通往爸爸住的城市……”
“所以,火车一定还会回来吧,载着我最喜欢的爸爸——爸爸叫焦尼。”
看了这个故事,我问可爱多,“你希望爸爸出差吗?”
“不希望。我要爸爸一直陪在我身边。”可爱多看着火车站台上目送爸爸离去的狄姆,有些悲伤。
“你看,狄姆爸爸从事的工作,让他与家人长时间两地分居,偶尔才能回家短暂团聚……”
“那让他换一份工作不就好了吗?”可爱多想当然地回答道。
“那也需要他有换工作的机会和能力。只有有能力的人,才有机会自由选择喜欢的职业。如果没有能力,那么只能被迫从事自己不喜欢或者危险的职业,选择与家人分居两地的职业。”
03.《奶奶的皱纹》
《奶奶的皱纹》是一本特别温馨的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与她奶奶讨论皱纹的故事。
“奶奶,你会不喜欢这些皱纹吗?”我问。
“不会啊!”她说,“其实我很喜欢它们。你知道吗?我把回忆都收藏我这些皱纹里了!”
奶奶的皱纹里有青春的记忆,和朋友去海滩野餐;有爱情的记忆,与丈夫相遇的夜晚;有亲情的记忆,彻夜不眠地帮妹妹制作结婚礼服;有离别的记忆,成家立业后离开原生家庭……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穷查理宝典》里的一段文字。
“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己,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的最幸福的果实;这不仅是因为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将会陪伴他终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因为见证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对过往美好功绩的回忆将会给灵魂带来无上的安慰。”
想要晚年生活过得幸福而美好,一定要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努力生活。
年轻时,不遗余力地去付出,去投资,去提升;年迈时,坐下来与子孙后代回忆青春过往,才不至于满是悲伤和遗憾。
这就是我们每天努力学东西的意义。为了让自己未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喜欢的职业和生活;为了让自己年老体衰时回忆过往,依旧满怀自豪和幸福。
我们每天努力学习,不是为了别人,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
注:图片源于实拍。
本文由茶茶说道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简介:持有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全职宝妈,爱孩子,爱文字,爱做梦的80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