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作者: 芷言 | 来源:发表于2021-05-21 17:48 被阅读0次

            ——《变化的量》备课回顾

        四时有序,万物有时,人生亦有其时。作家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       

        三四月,我都做了些什么事? 

天街小雨润如酥

        3月26日下午接教研处通知,参加第六届优课大赛的中高年级教师报课题、抽签,六年级的新授课已接近尾声,只剩最后一个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于是,上报了第一课时《变化的量》,说实话对于这节课虽执教多次,但是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一直认为正、反比例是初中的知识,放在小学阶段学习太抽象了,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成正(反)比例的量,学生仅仅会判断正反比例而已,所以只要教给学生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应付考试还是不成问题的。当然,在评优课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思考关于编排的疑惑,关于知识的本质,关于思想方法,关于……许多问号从脑海里跳出来,等待着去寻找答案。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是机缘巧合吧!自己一次次放过去的疑惑终究没能放过自己,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乱花渐欲迷人眼

        既然已经“杠”上了,那就开启“刨根问底”模式!周末找来了几本书,翻阅寻找相关的文章,想知道名师专家们的建议,“变化的量是用数值来刻画一些变化现象!”书中的一句话,令人茅塞顿开,仿佛一下子激活了沉睡的脑细胞,联想到了“度量”的相关知识和几个课例。初步决定想从变化现象入手来引出变化的量,接着开始着手备课了…   

不知细叶谁裁出

      “万事开头难”,说的一点儿也没错,导入环节一直是我备课的拦路虎。绞尽脑汁地在思考,上操时想到了跑步过程中路程、速度、体力、心率等的变化;看到毛爷爷的律诗《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拿着这句诗在楼道里随机找了几个学生问问,一脸茫然地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直到一节科学课后心中有答案了,从宏观的月相变化自然想到微观的细胞分裂,制作了简单的小视频来引入,根据学生观看视频后的反馈,开课把他们带入变量世界的小小目标达成了。     

        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课程设计及实施是关键。从整个单元内容、学生的学习时间及学情、教材的呈现方式三个角度来进行研读与分析,发现概念性的文字教材都做了隐性处理,与旧版教材相比主页还省略了关系式的表达形式,对此个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后面再说)。既然本节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变量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换种思维方式站在数学的角度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审视变化的世界,那么教师为何不用变化的眼光来审视、“化静为动”的方法来设计这节课呢?有点哲学的味道。所以我没有直接呈现课本上的表格和图象,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整理数据制成表格并说出两种变化的量,进而根据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总结出何为相关联的量。顺势把课本第三个板块提上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手机的温度随着玩手机时间增长而更热;老师手里的粉笔长度随着写字数量增加而变短……五花八门的答案完全在预料之外,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表述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了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对相关联的量理解很到位。 

春色满园关不住

        接下来是应用所学描述骆驼体温变化,课本呈现图象及三个问题,由于在统计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如果只是读图填空并非难事,但这样的话也降低了函数图象的价值,没有达到编者的设计意图。那么该怎样处理才能恰到好处呢?居然被这个“大波浪”(图象)困住了!突然觉得北师大版教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编排方式如果没有和编者心有灵犀的感应是备不出课的!呵呵!当然了,这肯定是自身原因,说明自己解读教材的能力不够。万般无奈之际,想到了寻求“亲友团”的帮助,但转念一想这是同课异构的赛课,那样对大家有点不公平,之前我们几个关于这节课也未曾有只言片语的交流!晚上,刚好翻到了一篇文章《请别老想着“请教”别人,能够帮你的只有你自己》,读来“心有戚戚焉”!作者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遇事总想着请教别人,向别人寻求灵丹妙药,其实是放弃了自我主动成长,也是因为思想上有惰性。我就是思想上有惰性,才想着“拿来主义”,指望用他山之玉来攻我这里的顽石。当我重振旗鼓继续往下走时,我把这块“顽石”抛给了学生,课堂本是他们的,就让他们来解决吧!为自己想出了“以毒攻毒”的计策而暗自窃喜的同时,又有几分担忧。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采用小组之间问答的形式学生把我所有预设的问题都解决了,当然周期性变化的概念是我总结的。 

繁枝容易纷纷落

        回过头来说说关系式,旧版教材是放在主页的,让学生总结蟋蟀的叫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而新版教材编排到练习题中,我虽查明了原因但我觉得还是要把三种形式放在一起比较好,因为接下来学的正反比例都是关系式,这是函数最抽象的一种表达形式,不但要讲还要让学生体会到以前学过的许多公式换个角度看都在反应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我想这样认识会更深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于是又把蟋蟀题抛弃了,改成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圆柱体积公式......

        为期两周的赛课已结束,比赛结果也是出人意料,数学组的“大佬”们没有参赛,我算是捡漏了,徒有虚名之感。课堂中还有许多细节处理不当,语言感染力不强,评价语单一等问题,自己在备课过程中总感觉有些许困惑无法解决,这都归因于读书太少。

学无止境

      我本芸芸众生,并非科班出身,偶入此行,一十一载,从教之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共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一路同行,期待远方。

相关文章

  • 激励~~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 一株多肉(描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

  • 2019-05-19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 眼中有山河万里,何惧几分秋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 行路难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动起来 至少能锻炼

  • 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道学有云,万物相生,皆有定数。不同的境遇中遇到不同的事情,是相信天道亦或是自在人为? 我们能够相信的,并且付诸行动...

  • 道阻且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光阴荏苒,韶华已逝,人生短暂,行稳致远! ​​​

  • 练习(189)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岁月带伤,亦有光芒

  • 随记

    愿,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且行且珍惜。

  • 最美的风景在人心

    最美的风景在人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荀子 (一)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co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