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既然人的本质是在肉体的条件上证明自我的存在,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是要确保人更加有创造性,这不仅是要规定伦理的目标,也是规定道德的目标,道德要从规定人与他人的关系,而伦理要包括自我的规定,以及为实现存在的确保。(人生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
*43,人类活着便会有欲望,而欲望永远有物质和精神之分,本质上追求的是快乐,可通过毒品对人快乐的吸引力,可知道追求情绪永远也不会有上限。实际上社会总会让人掺杂着意义的追寻,但也只是停留在对限制压抑的释放,去用兴趣追求自由,做喜欢做的事,本质上也只是掺杂了个人实现做安全人生评估的情绪释放。(人生哲学-欲望的本质)
*44,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从事工作除了有本身价值,也有额外价值,本身价值几乎可以通过一个工作的工资来衡量,但额外价值不仅对自我也对他人有潜在影响,比如,大学里的清洁工和大街上的清洁工相比,前者要有更多的额外价值,他们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身边的大学生。这也是教师幸福感高的原因,因为他们的行业属性决定了他们会创造更多的额外价值,而这也正是存在的体现,其实,人存活于世与他们交往中并不只是工作关系,除此之外,更大价值是体现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之中,这也是向他人创造自我的过程。(职业伦理)
可以在人生哲学中探讨具体的人生价值实现方式,工作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途径是在工作之外的学习和自我提升,用意志来节制欲望,提升美的享受,和个人的感悟能力,从而完成真正人生,时间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重要的是一颗提升、宁静的心和无比的坚持。(人生哲学)
*45,人的兴趣也会有价值体现,不仅有本身价值为了自己的存在,也有额外价值,来证明自己,但不同的兴趣会有价值多少之别,或者多证明自己、或者少证明自己,其中额外价值便有一个界限,在此之下,价值不是为负,而是为零。其中界限在于:1,是否为行动者所有意知觉;2,是否以狭义的感官快乐为界限;额外价值不仅要实际存在,更关键在于是否为主观行动者所知觉其所行之事,有在于证明自我的价值,并且即便为其他人创造快乐也要意识到这只是为他人去证明自己提供一种手段,所以广义的感官快乐只是一种工具存在。(人的本质-精神的本质-兴趣-人生哲学-伦理学)
应该说除非人先天或者在后天大脑的发育中导致的特性,让个别人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他们对特别的感兴趣。对于多数人来说,兴趣并无任何特别,它仅仅是对于某一个习惯或者需求的持续投入,并从中越来越获得正反馈,从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愉悦感。从这个意义说,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兴趣,去发展他们的意义,不一定在童年,不一定在少年,不一定在成年,任何时期都可能。(兴趣的本质-人的价值)
*46,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其所有行为都会对他人有影响,所以人的所有行为都具有本身价值与额外价值,其中应该根据对他人影响大小而将行为分为几类,①几乎只关涉自己,这类事、行为指极度个人私密或与他人几无瓜葛,如:走路姿势、洗澡时间,这类行为额外价值可忽略不计;②几乎不关涉外人,但关涉到亲近的人,如,朋友、家人、亲戚,比如,睡觉、谈话、性格,这类行为在额外价值中是在生物性存在中占据多数,也牵涉到精神层面存在最基础有最直观的多数,他们都是由五官摄入,而又由五官去执行,因而是一对一般人来说,几乎为最重要的存在。其中,额外价值便可以体现在行动者对周边人影响的正面建构,周边人自己的大小,如,睡觉与勤奋相比,后者对他人的建构正面价值更大,而睡觉几乎只是停留在狭义的感官快乐阶段,让自我、他人都仅停留在以情绪为最终目的的阶段-生物性阶段。③主要关涉到外人,这不仅包括行动者的日常工作,也包括他在社会关系网中对他人有无意施加的影响。日常工作便是一个人主要一项证明自己社会性以及精神性的存在,但不同工作其中的本身与额外价值并不相同,在社会关系中,有一半日常影响,也有突发应急影响,后者指意外、事故中行动者对他人影响,前者指日常交际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他我之间语言、行为互动而对他人的价值影响,其中这些方面若要有手段来提升价值,最重要的莫过于遵守道德与读书,前者解决应急,而后者则是日常中通过提高自我而去影响他人。(这也可以说明,亲人和社会人在参与自我实现自我中具有不同的作用,起着不同的存在意义。)(人生哲学-道德哲学-伦理学)
*47,行动者做某事的本身价值和额外价值,也可以叫做正面建构与潜在建构。正面建构是指行动者所做之事直接的对他人发挥的作用,而额外价值是超出行动者所施行谈行为的潜在结果,如,工作的潜在价值可能是破坏人去探寻去创造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其本身价值可以是为他人创造欢乐,比如,制造口红的企业。(但是,另外一方面你也难保口红会让某人自我良好,从而帮助她实现了自我的存在证明)(人生哲学-意义分类建构)
*48,p22,需要就分为肉体需要(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生理需要有直接需要,有间接需要,但这都是对安全的需要,因为人本质就是要存在着物种,而不存在总是有可能的,所以可以叫做肉体安全需要和精神安全需要。
精神安全需要是早已脱离生理而与人的价值相关的需要,当人的自我体验在自我的安全感价值之内,便不会不安全的感受,也正因为价值观的限制导致人可以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之中,此时,早已不再是不安全,纯粹只是被机制的引导机制所吸引而沉迷其中。肉体安全的潜在需要就是通过政治现实来营造一个安全由己可控的环境。(动机与人格)(人的需求-人的本质)
*49,需求既是去让自我存在,维持需求也就是证明自我存在,其中生理需要是根本,在精神需要的满足之前,但这并不是不可超越,生理需要直接的有关乎自我即刻生存,如,饥饿、危险,涉及五官输入感受的均需优先满足,它是精神的前提,但人早已是社会与生物交融在一起的生物,跟便在感官的满足中也会有精神,这一类可看做浅精神-生理需要,比如,对事物的口感、外观、味道的追求既涉及物质又关涉精神,但这类精神与人的五官直接挂钩,故称作浅精神-生理需要。(可以说,需求的精神满足最后也有天花板,那就是他接受的文化和价值观,当然不同价值观让人有不同的天花板)
跟生理相关的间接需求指如类似繁殖的需要,它严格来说也是浅精神需要,说生理需要是指热同动物一样,只会有性欲的生理需要,而浅精神是说生育不仅是对生物性的存在的满足,也会因此而反馈到精神上的存在满足,但这只是物种的自我保存功能。
应该说,正常受过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的人,追求的都不只是生理需要,而是浅精神需要,所以剩下的就是探究浅精神到底有什么层次。除了浅精神,其余精神的需要,又可以分几个层次,这些层次包含着价值观和对自我的认同吗?
另外,之所以称作浅精神-生理需要是说,行动者可由自我意念进行选择、调整甚至克服。睡觉属于介于浅精神和生理需要之间,因为它几乎不用体现什么精神。一般人都只是停留在浅精神中的低精神层面,沉迷于物欲之中,这也可以说是人的宿命价值论,需求和价值相互强化,很少有人能逃脱。(人的本质-人的需求-精神的本质-人生哲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