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跟省局一位老领导一块出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还一年多退休了,虽然精神状态很不错,但也能明显看得出老态了。
来来去去一路上,聊了很多,多数情况下他在讲我在听,人上了年纪或许都愿意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而引发他打开的话匣子的我猜想可能是大家在车上感叹的山后那红透了半边天的云彩吧。他说他小时候在比较偏远的山村长大,兄弟姐妹也多,在家呆着每个人大大小小的都得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特长,他讲他小时候最会和他母亲打哈哈,学会了一身干活中“偷懒”的本领,那个时候母亲每天总得安排他们点活的干的,母亲总是早上四点就叫他起床,吃过早饭安排他背个背篓去山上捆柴火,而他总会痛痛快快的起来,并不是着急去山上干活,而是在山上路边找个安静舒服的地方睡到天亮,然后再开始干活,一天下来也就刚刚砍满一背篓柴火,如这般夏日炎炎还晒得要命。小的时候总觉得母亲老让他们干活,后来才知道那个年代哪有不干活吃闲饭的,就算你还是个不多大的孩子,总得帮衬家里,而母亲那么早叫他起来无非是想让他趁着早上凉快去山上把该干完的活干完。
他说现在老母亲还在,耳聪目明,各种不太费体力的洗衣做饭都还行,八九十岁的人了,只愿意住在乡下。偶尔接来家里住一段时间,也会很早起来,起来不干啥,就坐着,坐时间长了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叫他起床,老领导说他也半拉老头了,其实早上醒的也很早了,但是母亲总会更早,总会喊他起床,说这么好的周末该早起出去走走,而老领导说他自己也会很听话的起来,多大了在母亲眼里还是个孩子,孩子就要听母亲话,这是迟迟才明白的孝顺。他说感觉母亲在身边,自己年龄大了也无比踏实,以前更年轻的时候能力小,总觉得孝顺的不够,自己年龄也大了,感觉孝顺对于老人来说,她要的其实真的很少,陪着散散步,吃口茶,足足够够了。半拉老人陪着自己暮年的母亲,在凉爽的清晨散散步,这画面美好的让我不敢大声喘气。
是啊,谁不会老去,谁都会,我们的过往与以后所有的只是经历与陪伴。不管你以前有过什么样的不可名状的痛苦经历也好,度过了怎样艰难的时光也好,抑或是享受了满满的爱与幸福,我们都要学会陪伴。陪伴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力量,我们自己出来读书工作之前,家里人给了自己最大的陪伴,那种饱饱的充实与安全感被太多人书写与抒发。等到工作了,自己事情多了,家里人的陪伴会在但更多的是让我们精神上有个支撑,给我们一个累了时候的一个安慰。现在的你连加了好几个班是吗?一直在出差是吗?但是想到可以多赚些钱多攒些假期带着老父老母出去转转估计瞬间也就释放了,没那么累了,什么都可以忍受,可怎么忍受得了没有了他们的陪伴,这是你无限力量的源泉啊,就像你身边熟睡的孩子老婆一样,他们陪伴你走过山一程水一程,陪着你老去,就像上面说的老领导一样。
你会不会发现好久没打电话了,好久没喊妈了,下班走回家,你会不会发现牵着小猫小狗的母亲越来越多,下了班给家里打个电话吧,就说你想她,就说妈听说最近家里老下雨啊,我给你买了点治关节的药,就说妈我好想吃你做的饺子啊,就说你吃的睡的都很好,就说你过段时间就回家,就说你就愿意躺沙发上看她忙来忙去……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请回答1988,是有多久没看电视剧了,在别人的强烈推荐下看的,看了一两集就被那虽然琐碎但细腻的家庭情感打动了,原来所有的事情父母也懂你也懂,但是就是没有去做,一旦明白了理解了,那就是陪伴啊。你其实需要的不多,父母的陪伴,家庭的陪伴,父母需要的可能更少,别忙来忙去忘记了你所有的原动力。
我只记得小时候从你手里接过棉花糖时候我吃着你看着,那时你还很年轻,风吹起来你美丽的样子揉碎在了我的整个童年,青年,中年。谢谢你的陪伴,接下来交给我,我陪伴你到老,希望我六七十岁时候叫醒我的依然是你的声音,不是闹钟。
By二月古刹于杭州 2016.7.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