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书笔记

作者: Bog5d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19:50 被阅读79次

前言:原则一书,是18年读的第二本书,奇厚。 作者的风格,非常理工男,把一些人生道理按照严格逻辑和论点,予以呈现。

原则

小学时,教室墙上总会有名人名言,看着这些名言警句,比如

失败是成功之母

你会觉得,嗯,有道理,但是又隐隐觉得,是正确的废话。
而原则一书中,也有很多,听起来平淡无奇的名人名言,比如

  • 你的目标是让自己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关心正确答案,是否源于你。
  • 低估经验的价值,也是一种错误。
雷.达里奥

但雷.达里奥(Ray Dalio)充分的逻辑论证,会让你瞬间脑开。 那今天就深度分享两句Ray Dalio的名言警句吧。

  1. 头脑极度开放
  2. 痛苦➕反思=进步

什么是头脑开放?

当我们不太方便解释一个东西是什么时,我们可以反向解释,即,什么东西不是这玩意儿。
那么什么叫做头脑开放呢? 那我说说,头脑不开放的人,是什么样的。

  1. 头脑封闭的人,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通常会因为无法说服对方而感到沮丧,更关心自己是否被证明是对的。
  • 头脑开放的人,则更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其他人不赞同时他们不会发怒,而是去确定自己有没有忽略一些因素或犯错。
  1. 头脑封闭的人,更喜欢做陈述,觉得某件事,某观点就应该是怎样。
  • 头脑开放的人,则会问很多问题,因为他们真诚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 他们还经常权衡自己地可信度,以确定自己应该主要扮演学生,老师还是对等者。
  1. 头脑封闭的人,更关心自己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其他人。当其他人不赞同时,他们只会认定自己没被理解,而不会去想想,是不是自己没理解到对方的观点。
  • 头脑开放的人,经常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务。
    4.头脑封闭的人,常常阻挠别人发言,不给对方留说话的空间。
  • 头脑开放的人,总是喜欢倾听,而不是发言。同时鼓励其他人表达观点。

头脑开放为什么很难?

如果,拿上面的特征的比对的话,会发现头脑封闭的人,比例高得出奇。 为什么?
因为人类这部“机器”的认知和决策有两大天然障碍:

  1. 自我意识障碍
  2. 思维盲点障碍

关于自我意识障碍

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防卫机制,它会让你难以接受错误和缺点。 这种防卫机制,深深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恐惧。

我们需要被爱,害怕失去别人的爱;
需要生存,害怕死亡;

需要让自己有意义,害怕自己无意义;

而这些需求其实是源自我们的大脑原始部分,比如著名的杏仁核。

为了讲清楚原理,需普及一下大脑的两个构造。

  1. 颞叶区
    这部分负责处理情绪,其中就包含了杏仁核。人类在很早期,就进化出了这个部分,也是有效保护了人类繁衍的护盾。但在当代社会却容易成为人类认知的障碍。


    大脑基本分区

颞叶区,会简化处理事务,做出本能反应。
想象一下原始人,一听到草丛有声响,拔腿就跑。 那些想要留下来研究一下,声音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人,早就被老虎吃掉了,基因没传承下来,只有拔腿就跑的人种,才有机会繁衍至今。
所以,颞叶区会简化地把信息处理为危险,或是不危险。
同时,由于颞叶区渴望赞誉,它会把批评简化地视为危险的攻击,杏仁核在感知到危险时,会马上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供血,也让你更多地储备氧气,这些都是为了让你逃跑而准备的。
所以,当我们听到别人批评时,会感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其实就是杏仁核,在为你逃跑或进攻,做准备。
这即是杏仁核绑架

  1. 前额叶区.
    这部分,是人类后来才进化出来的高级部分,就是理性认知的部分,比如别人批评了你几句,你火冒三丈,此时为杏仁核绑架,但过一会儿,你则想,多大点事儿嘛,自己搞得那么严重,这种意识则是前额叶理性思考的结果。

敲黑板啦


杏仁核与前额叶
由于杏仁核比前额叶,离意识信息更近,所以我们的信息往往会快0.006秒进入杏仁核,再进入前额叶,所以当我们听到批评时,杏仁核会先启动。 这也是为什么要做到头脑开放很难的生理原因。
控制大脑的小人

我们的大脑,其实跟一部动画片《头脑特工队》真的很像,有很多情绪小人,在争夺对我们的控制权。
你可以把anger,理解为杏仁核;把joy,理解为前额叶皮层。
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有人和你意见不同,并要求你解释想法时,会发生什么样当事情?

  1. 你头脑里的anger大叔(杏仁核),会让你把这种做法视为攻击。
  2. 你会变得愤怒,肾上腺素增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进入攻击状态。
  3. 你根本就没法对另一方观点产生兴趣。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通常也容易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要想有效行事,则:

绝不能允许“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压倒“找出真相”的需求

image.png

关于思维盲点障碍

思维盲点,就是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差异,让人很难,理解别人的观点。
有些人能看到大图,但看不到细节;
有些人习惯线性思维,而另一些人则习惯发散思维。
色盲最终会发现自己时色盲,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很难发现,他们都思维方式,导致看不到一些东西。
所以,

人们很自然地,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人类的这两大障碍,容易使出现分歧的各方,通常始终坚信自己是对的,而且往往以彼此发怒告终。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定义为:人的致命缺陷导致的可怕结果。 在作者看来,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大障碍,就是人的致命缺陷。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奉行头脑极度开放的原则

  • 头脑极度开放的基础是一种真诚的担忧,你在决策时看到的情况,也许不是最符合事实的情况。
  • 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有效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

这需要克服对自己始终正确的渴望,愉悦地探求事实。

image.png

具体我们该如何做呢?

  1. 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地解决办法是什么。 认识到,与你知道地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最重要的
  • 提出问题,并向聪明人请教,可能比得到答案更重要
  • 与所有自己知道的东西相比,“不知道”的区域里面的东西重要得多,令人兴奋得多。
  1. 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当意见分歧。
  • 当两人当观点截然相反时,你的目标不是让对方相信你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并决定该怎么做。
  • 应该多提问,而非老去陈述。

3.运用“两分钟法则” ,即花两分钟时间重复对方的观点。

  • 人们发生分歧时变得愤怒毫无意义,大多数分歧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学习机会。 学到东西后,改变想法的人是赢家,拒绝学习的人是输家。
  • 把和你有分歧的人的观点,向对方复述一遍。如果他说你复述得对,就说明你做得很好。 而且两分钟内,不许打断对方,让对方有时间把想法说清楚。
  1. 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对思考。
  • 如果你过于坚持一个观点,而某人挑战此观点时,你就会产生痛苦,尤其是当相关挑战涉及你当某种缺点时。
  • 这种痛苦是一个信号,说明你可能错了,你需要以高质量的方式思考这个问题
  • 大脑杏仁核,会开始启动,进入杏仁核绑架模式。但出现这些情绪的时候,你都要注意到,这是头脑封闭的迹象,你可以此为线索,引导自己走向头脑开放。


希望自己能一直践行头脑开放原则。 大爱此书啊。

相关文章

  • 2018.6月学习复盘及7月读书清单

    6月读书清单以及完成情况 1、《原则》读完➕读书笔记 (读完了生活原则,工作原则没读完,读书笔记没做);❌ 2、如...

  • 《原则》读书笔记之三:有意义的工作比赚钱更重要

    阅读进行时。《原则》读书笔记之一:《原则》杂谈 《原则》读书笔记之二:童年时代的达利欧竟然热衷于炒股 在《原则》这...

  • 2018.7月学习复盘及8月阅读清单

    7月读书清单及完成情况 1、《原则》读完➕读书笔记 (读完了生活原则,工作原则没读完,读书笔记没做);啃不动准备以...

  • 《原则》—良好企业文化如何打造

    《原则》读书笔记07 时间:2021.02.16 第三部分:工作原则 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工作原则,则必须与其...

  • “原则”读书笔记2-1

    “原则”读书笔记2-1 发布了几期“原则”的读书笔记,小伙伴们的反馈很一致,都认为我的笔记只是摘录,没有自己的感想...

  • 《原则》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文章(半成品),更准确地来说这是一份读书笔记。《原则》前180页的部分读书笔记。 《原则》一书是桥水公司总...

  • 普通人依然适用的“英雄模型”

    2022年1月23日 周日 深圳晴 838/1000 【主题】读书笔记之《原则》 【字数】1217 《原则》这本书...

  • 你是否问过自己这3个问题

    2022年1月21日 周五 深圳晴 836/1000 【主题】读书笔记之《原则》 【字数】1453 《原则》这本...

  • 《原则》读书笔记

    10 - 舒展 #20200401 —《原则》读书笔记 1/21—序言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原则是根本性的真...

  • 2019-4-25晨间日记

    20190424学习健身投资总结 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1. 着手整理《原则》读书笔记。 2.《原则》阅读50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则》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ki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