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有你,孤独有我
——读《人间孤独,却有温度》
文/苇眉儿
人的一生,总有些人、总有些事、总有些景、总有些物,会在心头烙下深深的印痕。那苦楚的疼与痛,那孤独的伤与痕,却也印证了生活车辙的深深浅浅、虚虚实实。你一个人在深夜无眠的那一刻,孤独盘踞心底的滋味,一如《人间孤独,却有温度》一书中,散文大师余秋雨、美学大师蒋勋、旅美作家白先勇、作家诗人余光中、散文家张晓风等人的作品中溢出闲看人间的那份浮生有味。
存在着,生活着,也孤独着。没有谁不曾尝过孤独的滋味,也没有谁不曾体验孤独的感受。一个人,只有真正经历过孤独,才有资格谈论人生,才能切实感受这尘世的酸甜苦辣这大千世界的人情冷暖。
白先勇的《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一文,看得我泪如雨下,心情许久不能平静。世间能得此好友,幸甚至哉,只可惜送王君走的那一刻,白老先生心痛无法发声,谁也没有预料,昔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老友竟然不敌病魔先他一步驾鹤而去。结尾句“美中不足的是,抬眼望,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愣愣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更是增添了一份难言的凄凉,斯人已去的悲哀已然浸入骨髓,唯有祝愿老友天堂安好事事顺遂。
这种失去好友的孤独,永远也,永远在,永远在的呀!但活着的人还得好好活下去,想念亡友的那份孤独思念,是与日俱增的吧,还是有一天会烟消云散的呀?个中滋味,唯有当事人最清楚。
《催魂铃》中的孤独与无奈,余光中老先生诠释得淋漓尽致:“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催魂铃”三个字真真的绘声绘色,这是现代人的无奈,纵使铃声热闹非凡,但实际上每个人还是怀念那种手书的温暖、质感与情意,谁又能拒绝得了那份心灵的丰盈呢?!
而蒋勋的《无关岁月》,说是与岁月无关,实则与岁月紧密相连无法割舍,“年事增长,再到除夕,仿佛又回到了那领压岁钱的欢欣”一句有着对岁月的珍重更有着对岁月的惶恐,渐渐长大,慢慢变老,虔诚不变的永远是那份对生活的热爱追求,有了这些,就算孤独一次又一次袭来也无妨,也不怕。
我最喜欢的,还是张错的《怀旧》一文。只因为,很多年以前,我也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题目叫《岁月忽已晚》。此刻我忍不住粘贴文章的后半部分在此,作为此文的结尾。
岁月忽已晚
……
活着,就是在尘世间最美的姿态。不管是否喜欢手头正在做,或是即将要做的,都要安静、宁静、笃静地用心做好,耐心对待。要知道,逢江河,就要懂得凌波微步;遇高山,还是御风而行更适合和悠然。信手拈来的自然,心领神会的妙处,心有灵犀的心动,难得,难得啊。
不是没有荆棘,常常有苍耳勾住裤脚,让你急不得慢不得。不是没有泪水,生活本就是苦乐参半。泪水在,灵魂就在。世无桃源的时候,心即是桃源;心有桃源,一切皆桃源。如此说来,生命中,尘世间,多多少少总能采撷温暖又美丽的吉光片羽。夹入书中,制成干花,让最初花色的稚嫩和鲜活,引领生活的脚步,就算漫溯到青草更青处,也一样芬芳,婉转,赏心悦目。
荣辱不惊,就是物我两忘的平常心。当世界繁琐,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甚至天地都至简至陋,云在青天,水盛在瓶里,顺其自然就好。地上种满了缤纷摇曳的鲜花,自然就没有了杂乱无章的野草。散落的日子,成就了你我他生命中的永恒。
喜欢一句话,忍不住抄在硬皮笔记本里: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孤独,是另一种繁华。就算无人鼓掌,也要一个人喝彩。“我前去,我前去,我并不知道要去哪里,但是我前去。”许多年前的雨果,道出了行走在路上的人们,内心最想说的话。
生活本就是水墨青花,就算岁月忽已晚,又有何惧刹那芳华。
此刻,孤独有你,孤独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