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6月29日 癸卯年 五月十二 星期四
备注:Day592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向光而行---老俞对谈录之对话刘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作者:俞敏洪
名言佳句: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绝望就是一种负面情绪,希望则是一种正面情绪,但正因为这种绝望才会让我们拼命去寻找光明所在。
内容:俞敏洪:一个人的情绪,都会对自己的人生影响很大,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有正面情绪,但负面情绪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消化日常的负面情绪?如何将负面情绪慢慢转化成正面情绪,并让正面情绪对我们的生命和工作起到主导作用?
刘嘉:我们都希望快乐一点、轻松一点,没有任何一个人想牌愤怒、悲伤的负面情绪中。但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如果每个人都充满了正面情绪,很快乐、很放松、很满足,那我们不会愿意改变自己当前的状态,我们会愿意停在这儿不动,这样就很难达到更高的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负面情绪是我们前进成长的动力。当我们为某一件事感到羞耻时,我们会发誓不再让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会去改变它。当我们愤怒、被人羞辱,我们就会做给对方看,我一定会干得更好。从这方面来说,负面情绪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负面情绪也会毁了我们,比如我觉得被羞辱了,我自己充满羞辱感、内疚感,可能会觉得我原本就是这样一个很差的、无足轻重的、没价值的人,可能就会走向一个低自尊的状态。
所以,我们需要摆脱这种负面情绪,把负面情绪向正面情绪、向我们的价值及目标去引导,让它们成为一种向前推动的力量。就像勾践卧薪尝胆,越国当年被吴国欺负,这其实是负面情绪,但正是国灰这种负面情绪使勾践把越国带向了高峰。吴国则不一样,该打的都打没了,周围的国家都臣服于我,满足了,这时候它打不动了,越国就把它灭了。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珍惜负面情绪,并把它作为我们前进的力量。有三个步骤可参考:第一,接纳。负面情绪不是很糟糕的事情,是一个很正常的存在,学会按纳它。第二,转变。把负面情绪转变为一种动力,它的动力是强大的。第三,导向目标。我们用负面情绪做什么?并不是俞老师骂了我,我愤怒了,就去把俞老师打一顿,而是告诉俞老师,你今天骂了我,我明天要向你证明人骂错了,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俞敏洪:我觉得负面情绪分为内负面和外负面情绪。内负面情绪是我们自己碰到的事情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比如因为考试考得不了,或者因为觉得自己内心很受挫等,有时侯还会有莫名的悲伤、自卑或找不出原因的自我否认,这是我们自己直接产生的负面情绪。外部负面情绪则是来自外部,比如别人对我们的羞辱、无理的指责等,则会让我们产生愤怒或者屈辱的负面情绪。
我对这两种情绪的解决办法:
第一, 绝对不做冲动性的回应,给它足够的时间消化,因为冲动性的回应往往会产生更负面的影响。
第二, 要努力分析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比如,有时心情不愉快可能是因为没吃饱,那吃饱不就行了。有时侯情绪低落,可能是因为没睡好,那就把觉睡好了就行了。所以,要去寻找原因,找到负面情绪的来源。
第三, 转化为动力。我读大学时同学看不起我,这是短期内我改变不了的,也不能和同学天天对抗,就尝试能否把这些东西转化为动力,如果能转化成动力,有时反而取得更好的成就。
比如,我到北大后之所以一直拼命学习,就是希望有一天我的学问、能力能超越我的大学同学,现在事实证明我至少在有些方面不比他们差了。我为什么做新东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结婚后家里人觉得太穷了,家庭难以维持,所以就开始想办法赚钱,最后打开了我个人努力的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如何利用这些负面情绪,把它们转化为正面动力,是人生特别重要的事情。
启示:其实看到俞老师对刘嘉时谈到负面情绪,我就想到张焱老师经常说到的“找其合理性”。
万物负阴而抱阳,并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负面情绪它就不再出现了。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解读其合理性从而找到负面情绪能带给自己发生变化的那个点。
然而,拥有正面解读负面情绪的能力却跟文化程度关系并不大。
记得马加爵在大学宿舍杀害同学案发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曾让记者采访他时特意问过他一个隐私问题,其实这也是揭开他作案动机所设计的问题。
也就是这个隐私问题导致他萌生了杀人的主观故意。
马加爵的高考分数足以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985中工科的王牌),但因其家庭环境他选择了云南大学。
家庭及外貌都让他感到极度自卑,唯一信任的朋友也在打牌输给他后口不择言将他的隐私全部抖擞出来。
作为理科生的他并未理性看待此事,他既没有分析让他感到愤怒的原因,也没有积极消化这件事带给他内心的焦虑。
否则以他出众的学习能力应该想得到只要增加个人魅力和影响力,毕业后再有个不错的工作就能得到女性的青睐。
然而他却把一腔愤懑转化为砍向同学的利刃。
他若能看透哥们儿戳中他软胁背后的嫉妒,看清自己处于被人羡慕的状态,那么自卑的人应该是他哥们儿而不是他自己。
所以学点儿心理学,首先能让自己幸福,其次人也会更加的通透,不致于因为他人的中伤从而做出伤害自己利益的行为。
懂点儿人性中的丑恶,不对他人产生不合理的期待,也放弃成为完美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