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问问目前同样断断续续在写作的伙伴:要不要继续日更起来。后来想,在说服别人之前,先看看能不能说服自己,我有足够的理由吗?以理服人之前,要先以理服己。
那么想要日更的理由有哪些?
1.提升能力
-
通过输出倒逼输入。今年借故工作忙,在读书和听课上投入的时间远不如之前,回看去年的记录,单单四季度就读了17本书,而今年一年读的书10本不到。工作只是偶尔会忙,更不输入的更关键的原因还是没有约束、没有来自写作的压力。
-
辅助工作。写作倒逼输入,也倒逼思考和觉察,之前特别留意看到的听到的,每天都会有思考或觉察,那些思考和觉察促成了工作方式方法的持续迭代。而之所以要用心对待工作,是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依然是我们获取收入的主要方式,让我们得以有余闲去做其他事。
-
创造有意义的交流。希望能和身边的人有些有意义的交流,比如读过的书、看到的观点、获得的体悟,而不仅仅是娱乐、八卦以及“今天吃了什么”。这需要自己首先去做有意义的输出。
2.塑造性格
-
学习榜样。罗振宇老师每天输出一条60秒的语音,做了十年,这是真正的十年如一日,令人钦佩。笑来老师同样持续地在学习、思考、分享,大的作品(比如书、课程等)每年都有,小的作品(比如用ai作画等)日常不断。他们都是持续输出的榜样,观察他们做事,自己很难不受影响。
-
践行长期。做事情,偶尔用功、偶尔努力的人不在少数,但能持续、长期的人真的不多。依然希望能通过做一些事,让「长期」、「持续」成为性格当中的一部分。
3.赋予时间意义
-
让逝去的时间有质量。时间有去无回,在逝去的时间里,我们做过的事都会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希望那一部分的生命因为多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少了一些漫无目的的消遣而多了一点质量。
-
让逝去的时间有痕迹。除非自己主动记录,否则逝去的时间难有痕迹。这一年里记录的少,所以日历当中的很多天对自己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过去的一年里,做到了日日记录,只要回看就还能记起那一天发生的事。
内容写完了,最后说说在写这篇文章时的一点小花絮:
当我问自己日更的理由时,起先是用关键句的形式穷尽所有的理由,然后打算把这些关键句逐一扩充。但是罗列完关键句后,突然想到最近在读的《金字塔原理》,书里有一章的内容说,当我们在表达想法时,固然可以一一罗列,但仅仅罗列,会给读者带来不清晰、混乱的体验,因此你需要对想法进行分类,先把它们归入不同的大类,然后再逐一说明。这样显然要清晰很多,借此你也倒逼自己去做了更进一步的思考,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于是就有了后面的行动:第2、4条属于塑造性格,第4、5、7条属于提升能力......虽然可能依旧写得简陋、分类可能也不够完善,但也是付出了一点额外的努力,值得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