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课外文言文无疑是一大难点,因为他们接触的课外文言文实在是太少了,就连一些常见文言字词的基本释义都没见过,就更别说各种文言现象和文言句式了。基于学生薄弱的文言基础,我想,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去研读文言文很有必要。所以,我布置学生自己去学习研读文言文,然后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讲解。我想,如果学生能把一篇简短的文言文讲解透了,也就基本掌握了吧。
昨天放学布置了研读任务,每小组讲解一篇文言文。今天每班两节语文课,在完成了课前默写后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一个上讲台的是傅昱豪同学,他用他那抑扬顿挫的腔调读了一遍《欧阳晔治鄂州》,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然后开始带领同学们翻译语句,还时不时与同学们互动,效果还真不错!特别是在讲解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的“箸”字释义时,还联想到了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箸”,做到了很好的知识迁移。
第二个上台的是李想同学,他讲的是《蔡京试孙》,他的准备也是相当充分,但是讲解还是犯了一点小小错误,他将“汝曹日啖饭”的“汝曹”分了开来,想当然地认为“曹日”是“每天”,这就暴露出初一孩子的文言见识较为狭窄。

第三个上台是是刘天睿,他讲解的是《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他发挥了朗读和书法的优势,把文章讲解的清晰明了。

第四个上台的是彭灵欣,她超强的人气为她成功讲解做好了铺垫,她把《吴讷为官清廉》讲得条分缕析,真棒!

第五位上台的是简于尧同学,超好的人缘让他一上台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讲解的是《优旃谏秦王》,结合自己对秦朝严苛法律的了解,旁征博引,讲得很透彻。在讲到“武士被楯立庭中”的“被”字时,联系到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中的“被”,两个字同样是通假字,通“披”,解释为“披着”。简于尧同学凭着他清晰的口齿,悦耳的声音,娓娓道来,把文章讲得深入浅出,很受同学们欢迎!

……
最后上台的是袁一鸣同学,袁一鸣同学学习有些散漫,成绩也偏后,在班级里捣乱较多,同学们并不太看好他,他的上台着实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骚动,也让我很是吃惊。他讲解了《文帝不作露台》,讲得很清楚。一开始速度有点快,还不忘关心一下同学们是否听懂了。后来调整了速度,讲得很棒!

通过这两节课的复习,同学们不仅得到了文言知识的复习,更得到了能力的锻炼,也激发了文言学习的兴趣,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我们老师有时候牢牢占据着讲台,其实效果并不佳,倒不如放开手脚,让学生来讲讲课,说不定,效果会更好哦!
老师,请放下粉笔,让学生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