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许嗒嗒的阅读笔记
新年第二本书阅读笔记:悉达多

新年第二本书阅读笔记:悉达多

作者: 许嗒嗒 | 来源:发表于2023-01-19 01:52 被阅读0次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是我看完《悉达多》这本书时,脑海中冒出来的一段旋律。

赫尔曼黑塞在《悉达多》这本书中,讲诉了悉达多离开家,走上修行的道路去寻找自我,求证悟道的经历。他几经辗转,入世又出世,经受身体和心灵的多种苦难,最后终于顿悟:道不在远方,在脚下。

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那只是选择的不同。悟道的智慧无法传授,只能自己到尘世中历练,打磨,体会。

思想和言说带来的智慧是片面的,局部的,要抛开成见,敞开心灵,向大自然,向万物求教,去倾听万物的声音。就像我们接受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只是局部的,片面的,需要到社会上历练,见不同的人,聆听不同的声音。

我们接触过的人、碰到过的物、感受过的情爱、迷失过的痛苦,就是我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才构成现在的我,此刻的我。

丰富的体验、经历和感受,可以让我消除偏见和狭隘,用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去拥抱和理解世人。

这本书篇幅很短, 用虚构的悉达多的一生讲述他求证悟道,寻找自我的过程,书中的思想更像黑塞本人求证悟道的感受。

婆罗门的悉达多:疑惑,迷惘,渴望求知

故事开始于,出生在婆罗门的悉达多,他是父母的骄傲,是新一代的佼佼者,人们都认为他是非常有天赋的宗教真理继承者,但他却不快乐。他渴望追求真理,找到自己的路。在婆罗门的修习,学到了大部分知识,但他仍旧没有找到真“我”和心中的道,这让他很痛苦。

悉达多决定要去走自己的路,他舍弃婆罗门的贵族生活,加入沙门。

沙门的悉达多:经历肉体上的苦难

在沙门,悉达多跟随苦行僧修行,他开始斋戒,克己、禅定,通过苦行来戒绝欲望。

他学习将自己融入动物、石头、水、融入陌生的万物中,期望以这种方式达到忘我的目的。希望通过肉体的痛苦和极致的克制,来压制自己的欲望。但是,当禅定结束,融入万物的灵魂又重新回归,悉达多又重新觉察到渴望。他压制渴望,又收获新的渴望。

最终他明白,这种通过折磨肉体和克制欲望的行为,是对生命的虚无和心灵痛苦的暂时麻醉,是一种逃避行为。就像失恋后的深夜买醉,清醒时分又会被痛苦侵袭;就像追求快感的短暂欢愉,平淡之后又会承受更强烈的孤独。

此时的他,对沙门的法义和修习感到怀疑和厌倦,他觉得苦行僧的立意是错误的,他们一直在逃避内心的痛苦、贪婪、欲望,他们只是学了些迷惑自己的套路和自欺欺人的把戏,他们在痛苦中迷失自己,根本没有解脱。

悉达多离开沙门,来到舍卫城。

舍卫城的悉达多:敬仰佛陀乔达摩,但依然坚持寻找自己的道

在舍卫城,犹豫彷徨之时,他见到了佛陀乔达摩。他聆听佛陀说法,悉达多发自肺腑的心生敬仰佛陀,陪伴他的好友乔文达选择加入了佛陀的僧团,然而,悉达多没有跟随佛陀。年轻的悉达多认为,知识可以传授,但觉悟与智慧只能靠自己体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真理,只有自己探索,才能真正了解自我的本质和意义,进而实现自我解脱。

遇见佛陀之后的悉达多转变了思想,他认为所有意义和本质并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人的思想和感官都隐藏着终极的意义,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

悉达多告辞了佛陀,独自走上了修行之路。

尘世中的悉达多:被各种欲望占据,逐渐堕落

悉达多想用思想和身体上的感官体验这世间的一切。

他向明艳动人的妓女伽摩拉学习爱的技艺、向商人伽摩湿瓦弥学习经商的道理。

起初,他心不在焉、略带戏谑地效仿世人的风俗,后来却难以自拔地沉溺其中。悉达多纵情于俗世,迷失在欲望和权力、女人和金钱中,成为赌徒、酒鬼。随着时间推移,悉达多逐渐沾染了世人的幼稚、贪婪与懒惰,堕落于世俗的欲望和财富。

当表面的繁华褪去,他看着镜中的自己,白发稀疏,皱纹爬上面庞,悉达多突然惊醒。自己过着既无价值又无意义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没有带给他任何珍贵的,值得保留的东西。他尝够这生活的滋味,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令他感到恶心。他感到自己被深深的悲哀包围。

他抛下身边的一切,悄然离开。再一次成为那个修行者悉达多。

河边的悉达多:观察、倾听、沉思

悉达多最来到河边,遇到了船夫。船夫最大的美德是倾听,他既不褒扬也不挑剔,他安静、坦诚、满怀期待地倾听。

悉达多住在了河边,每天和船夫一起观水,他看见河水不懈奔流,时而翻滚激荡、时而欢快雀跃、时而轻声低鸣、时而沉默流淌,变换着不同的姿态,仿佛演绎生命的力量,但是,河水无论如何更新,却永远是这条河,无论以何种形式表达,光芒却永远不会黯淡,永远不会被丑陋所覆盖。

悉达多在这条河中看到自己的一生,看到婆罗门的悉达多,沙门的悉达多,赌徒悉达多,商人悉达多……。他看到了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的总和,才构成现在的我,一个完整的我。

悉达多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我”!

此刻的悉达多,仿佛悟求了大道,但他的真理之路并未结束……

面对儿子的悉达多:痛苦无奈,但甘愿被爱束缚

悉达多一生追求真理,但他却从未爱过。他和伽摩拉的情爱从体验到沉沦,未动过真心,但直到他的儿子出现,悉达多才真的感受到了爱。

他的儿子不喜欢悉达多和悉达多传授的思想,他更喜欢尘世富裕、奢华的生活。

他用各离经叛道的行为来折磨悉达多,来表达对悉达多的厌恶。

悉达多忍受着儿子带来的厌恶和折磨,却又被爱所束缚,他感到迷失、痛苦、无奈,之前悟得的大道仿佛像空谈一般毫无用处。他绝望又幸福地爱着他的儿子,但儿子最终还是离他远走了,他再次被船夫指引到河边……

在河水中,悉达多看见他自己和他热爱的、认识的所有人组成的河水奔涌着,浪花翻滚地奔向多个目标,奔向瀑布、湖泊、湍流、大海;抵达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水蒸腾,升空,化作雨,从天而降,又变成泉水、小溪、河流,再次融汇,再次奔涌。

这时他明白了,没有绝对正确的或错误的道,道也不止一条,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在于选择不同。有的殊途同归,有的分道扬镳,有的结伴而行。就像河水,有的奔向瀑布,有的升空化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道,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他不能要求他的孩子走他希望的道。

所有探寻和思考的终点,在此刻终止。

顿悟的悉达多:博爱、理解、包容,拥有智慧,求得安宁

悉达多用很多的痛苦和分离悟得的大道,倒像是尘世间那些经历过世事沧桑之人的心境。

最后,他选择倾听一切。他理解世人,也理解自己。理解并同情他们不是由思想和理智,而是由冲动和欲望掌管的生活。因为经历过,所以他感同身受。就像他跟儿子的分离,让他体会到他当初离开父母,他父母内心的煎熬。他不再嘲笑他们的虚荣、欲望和荒谬,反而通晓他们,爱戴敬重他们。

这本书中,悉达多拒绝跟随佛陀,寻找自己的道,给了我很大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道无常法,悉达多有悉达多的,我也有我的。无论哪条道,终归要自己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历练。道不在远方,在脚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年第二本书阅读笔记:悉达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vx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