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会奇怪我为什么读书写读书笔记要附上那么多的摘录,我觉得摘录对我很重要,便于我在某个灵光闪现突然想起曾经阅读的点时能及时回头来查阅,甚至我会花时间再回去品读记诵。
以前大学的时候看的书也不少,特别是大二那一年,整个大学生涯应该看了两百多本书,但是现在总是只剩下似曾相识,经不起推敲的记忆,有很多精彩的思想和优美的句子是值得我去摘录的,非常可惜。那时学校要求每个中文系的学生每年必须写作达到3万字左右,我那时就是要么随笔要么读书笔记要么摘录写上去,可能就为今日的读书记录埋下了伏笔。我摘录的一般取三大类型:
(1)作家语言风格的不可复制性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就是个人觉得特别优美的句子;
(2)体现了作者思想活动的句子;
(3)引发我深思的句子。
当然如果是理论知识性,那么就要做内容脉络梳理,以便回头查阅。
我来到简书之前,我一直在新浪博客上陆陆续续做记录,但是有天发现发了一篇竟然说有敏感词不能发表,渣浪在这一块真的服气,没办法只好转入简书,所以我就是为了做记录而写目前。大部分随笔都是旧作,因为工作后,每天都是一名资深社畜,忙着不知所谓的生活,工作上的琐碎,寻求不到自我价值的认同,还有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催婚压力,曾让我一度浑浑噩噩。对于我来说,灵感的捕捉很重要,没有灵感我的笔会钝掉,真的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就算写出来也是不能看的渣滓。我必须摄入新的东西新的想法,让它们抹去三观上的灰尘,融掉附在上面的那些沉重锈迹,让自己对现在对未来有一个明晰的洞见,重拾对灵感的捕捉。
最近除了阅读我还在陆续的背诵古文和诗词,毕竟古代文学一直是我的心头好,曾经大二暑假那年疯狂的背诵过唐诗宋词三百首,如今看来还是有点存住了。我们大学自己也有一本经典篇目记诵,我现在就是深入记诵,不求甚解。明年尝试把那些诗词古文片段编撰成一个个小故事,比如我的旧作《归》,最近买的诗词鉴赏辞典在路上了,明年会陆陆续续做这个工作,今年嘛,就是消灭陆陆续续的藏书。
如今,做读书记录已经成为我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希望坚持下来,去充实自己的生活,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至于是否考研,我只能说,我把准备工作做好了,该来的会来,目前还在生存线挣扎,我需要稳定的经济来源,如今我已经不是为了考研而看书,我只是把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住自己所坚持的,有一份净土在,在这个什么都追求快速的时代,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慢下来,去获取未来更多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