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今天是七夕节,年轻人们都把它看作中国的情人节,如果出门的话一定会看到大街上成双成对的情侣们,免不了被喂一把狗粮......
七夕
作为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节日,你如果只知是情人节,那你就OUT啦。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
“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
“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织女星最初是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七夕又被称为乞巧节,得名于“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又被称为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靓女们专属节日。女孩子们在这个晚上,除了向织女乞求巧手之外,更乞求婚姻巧配。过去,婚姻是决定女孩子一生幸福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痴情女子会在七夕当晚,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婚姻美满幸福
七夕与蛋
今天,全国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最普遍的习俗像“乞巧、拜七姐、香桥会、接露水、染指甲、七夕储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等活动,然而在陕南汉中洋县,七夕节这天晚上有着一个独特的风俗,就是“烧鸡蛋”。
每年的七月初七,从下午饭后开始,不管在县城里面,还是在乡村,不管在自家门前,还是在路边,洋县的人们不约而同的自发准备一些秸秆、柴火笼起一堆堆篝火。
大家提前都会根据家里的人数选好鸡蛋,家有小孩的更要准备鸡蛋,并在鸡蛋上面写上名字,然后大家将报纸、牛皮纸等较厚的纸侵湿,将鸡蛋一个个的包起来,放入篝火中,并记下各自家鸡蛋的位置,因为纸侵过水,所以在烧鸡蛋的时候,鸡蛋不容易烧焦、炸裂。
烧鸡蛋的时候,围观的大人、小孩都盯着篝火,期待着自己的烧鸡蛋,在内心深处向往着平日里吃不到神奇美味。烧鸡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火候的控制,时不时的要用木棍将鸡蛋翻转一下,偶尔火太大鸡蛋就会爆裂。
等火熄灭后,大家争抢着,不急不慌的从灰中将烧熟的鸡蛋挖出来,剥开纸确认一下鸡蛋上面的名字,然后将鸡蛋递给孩子,因为刚烧熟的鸡蛋很烫,小孩都是双手捧着鸡蛋,时不时的需要在掌心将鸡蛋扬起来进行翻转,捧着鸡蛋回家的时候,大人们会让小孩念叨“***(小孩自己的名字),回来了,回来了……”一直要重复念到进入家门。听大人们说,这称为“叫魂”,蕴含着对小孩健康平安的祈祷。
回家后,大家都会迫不及待的想吃掉属于自己的鸡蛋。烧好的鸡蛋壳上通常会留有烧过的小黑点,大人们还将此称之为“眼睛”,不同个数的眼睛,还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剥开鸡蛋后,鸡蛋清很白净,蛋黄深黄色,吃起来有种烧后的焦烟味,但是口感很嫩、很好吃。
七夕佳节,除了与爱人共度之外,不妨尝试一下各种民间风俗,让这个七夕不再显得那么单调,或者送给爱人或家人一份七零富硒香蛋,因为七夕的含义,不仅仅只有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