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聪明人最后不能成功,反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笨笨的人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并非想像个学者一样讨论这么大而非的事情,只是想弄明白一个道理,是做个聪明人好还是做个笨人好?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谈个词“焦虑”
这个时代最能描绘都市生活人群精神状态的词语就是“焦虑”,所以罗胖写了一本书《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说实话他懂个球,最多懂怎么让你为知识焦虑付费而已。
我自己焦虑的原因就是感觉时代进步太快了,而我成长的又太慢了,总感觉一但停止成长就会被身边的同龄人追赶而过,你看这个同学又买房了,那个发小年薪又过百万了。在看看自己在硕大一个城市即无安身立命之狗窝,也无驰骋千里之良驹着实有些恼火。
所以这个时代流行追风口,每个人都在想成为那个风口上的猪,以便能够一飞冲天。风口年年有,猪却总是只有那么几头吹起来过。所以我们就开始焦虑了,而焦虑又是可怕的,他会让我们忽略内心的诉求去追求那些喧嚣的声音。就好比一个女孩子上街购物一开始想买双鞋子,结果看见衣服也漂亮,裤子也漂亮最后可能根本就没有买鞋子,而是买了一些原本不在计划内的东西。
如果这一点放在投资上,你就会发现同样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投资焦虑。投资的正确方式是低买高卖,但是大多数的散户操作是追涨杀跌,多么简单的一个投资原则很多人一生都做不到,原因就是总是受到个人情绪的左右。
我觉得克服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匠心,做个价值投资者”。
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那些聪明人最后不能成功,反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笨笨的人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前几天我在《财富自由之路》上面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万科的传奇股东刘元生先生1988年购买了360万股万科股票,一直持有到现在都没有动过。按照现在的票面价值衡量在27亿人民币左右。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刘元生先生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因为相信自己最初的选择,继而用匠心的心态始终如一看好万科的价值。
同样的还有巴菲特在1988年购买了可口可乐的股票,30年来始终如一不变初心,那这个时候投资技巧有用吗?天天看大盘有用吗?这种我们认为的笨人和笨方法自然就避免的很多的陷阱和技巧,从而战胜绝大数人取得了高额的回报。
我始终相信一点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那些你看似很偶然的成功背后其实有着必然的因素在里面。
就拿现在很火的知识付费来看,很多人已经坚持写作了10多年,在全网积累的大量的粉丝。当知识付费的风口到来的时候自然赢得了成功,如果你也觉得知识付费是一个不错的风口,你拿什么去和那些在这行耕耘了10多年的人比了?
周星驰在成为巨星前,从1982年熬到1988年,对于一个心怀演员梦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煎熬?
良品铺子的老总,在创立品牌之前已经在干果行业做了十几年,熟悉市面上所有干果的价格和品质。
搜狐CEO王小川突破重重关卡,把企业送上市前有着十年如一日的辛苦耕耘,带着不上市不结婚的人生誓言。
在匠心构建的城墙面前,你拿什么去和人家比?我总觉得做事业做投资和竞技是很像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拳击手一定没有太过花哨的动作,击打对手的时候也总是不断的攻击一个地方,也许一次没有用,但是长久的打击一个地方就足够为对手带来麻烦了。
10000小时理论我们都懂,按照复利的计算,我们每天成长1%一年后我们就成长了38倍,但是很少有人能够长久的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其实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时间就足以淘汰绝大数人,你要确实的就是认定一个事情长远的把它坚持下去,和这世界死磕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