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总觉得八月有一些什么事情发生,现实印证了我的预感。由于生意的清淡,促使我想改变现状。现在有大量时间可投入对股市的了解和研究,从而在本月揭开了事业发展新的一页,即公司股东和投资者角色的定位。”
------ 摘自2007年8月27日日记
虽然创业项目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我,面对变化无常的市场,该从哪里下手呢?与一般投资者不同的是,我是把股市投资作为像以前开办贸易公司那样的创业项目来看待。既然是公司,那么每项投资就像每笔生意一样尽量做到不能亏损。但股价每天不停的变动,如何做到不能亏损?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中不断出现,直到六七年后这个答案才渐渐清晰。
由于没有了收入来源,打工时积攒的本金就是我的全部,如果有什么闪失,可能十年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所以面对全新的领域,我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出一丝的差错。为了增强获利的可靠性,我开始了原始的研究工作,并将资金主要集中在无风险的新股申购上面。
我想股价每天变动无法掌握,但其净资产却是相对稳定的。先看一看市值与净资产相比有多大的溢价。现在看来这个原始的比值就是PB的概念。我把市场中从巴菲特书中看到的ROE指标超过20%的公司全部找出来,并比较PB值的大小,从中找出较低PB值的投资目标。另外统计近五年的除权前的市值增长,看一看谁的涨幅较大,说明其盈利能力较强。通过这两个维度,大概有一些公司进入了目标清单。
虽然这种原始的“估值”方法非常简陋,但也帮助我排除了绝大多数陷阱。比如中国石油,当时按照中石化PB值推算其开盘价在17元应该合理,但当时市场的狂热竟然将股价推高至48元。“市场疯了”,我现在依然记得中石油开盘时我说的这句话。
事后看来,07年九月入市正值当年牛市的顶点。这真是天意安排,让我经历熊市的洗礼和磨练,并在血雨腥风中茁壮成长。为了寻找投资的确定性,我一边小规模下注体验市场感觉,一边积极申购新股,并开始系统学习财务分析及估值方法。幸运的是,中国神华新股中签收益抵消了部分尝试下注的损失。
“与以前销售工作不同,我发现要做好投资生意,首先必须迈过财务分析和资产估值这道门槛,即要进入专业领域,否则这门生意没法做” ------ 摘自2008年3月3日日记
像《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这样较为专业的报纸,刚开始的时候看完一份需要一周的时间,因为有太多的财务、经济术语需要一个一个搞清楚。《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证券分析》这些基础财务分析和证券估值的书籍大概看了五六遍才开始有所领悟,阅读的同时我也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记得阅读的第一份财务报表是三一重工,大约有300页,我按照《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分析教程》所列的分析程序和方法,对其三年来的财务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通过杜邦分析框架分解收益过程。这多亏EXCEl的帮忙,帮我省略了大量的计算工作,但数据输入工作却是跑不掉的。想想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表相加最少有四十项,还要梳理三年的数字,简单计算一份分析报告就要涉及最少120项数字录入,这还不包括分析和统计数字。一天下来忙的天昏地暗,甚至到了看到数字就想吐的程度。刚开始一个星期都出不来一份报告,但随着阅读年报数量增加,对财报结构、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的加深,分析工作的效率慢慢就提高了。
就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让我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对财务分析有了一些肤浅的理解。毕竟从非专业跨入专业领域,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为此我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隔行如隔山,在进入投资这个行当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入市以来一直谨小慎微的我,即使经历了07-08年的股市崩盘,也没让我有太大损失,因为我对自己赚钱的确定性没有信心,所以只是小规模下注,并把主要资金放在无风险的新股申购上面。随着财务分析和资产估值知识的增长,我的信心开始膨胀,随之押注也开始变大。但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让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现在想来失败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对财务分析专业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财务数据只是企业过去经营成果的反映,企业的价值必须放到行业所处的环境及竞争发展趋势的坐标中进行全面衡量才更加客观。
比如中远航运项目,几乎是在行业景气度最高峰时下注的,随着波罗的海指数从接近20000暴跌到不到200,航运业也跌入谷底。这项投资最终以亏损了70%惨败收场。以现在标准看,不论从资产、成本结构,还是现金流和资本支出这些指标判断,没有一项符合投资标准。
在结束这项投资之前,我特意参加了一次有关该公司收购广州航运资产的股东会,会后公司董秘邀请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喝茶。一走进近百平米带有卫生间的董秘办公室,我立刻做出了清仓的决定。公司目前这么困难,净利只有区区七十万,却依然占据了整整六层办公楼,要知道这可是在珠江新城靠近五羊新城路口的繁华地段,一个董秘竟然有近百平米的办公空间,如果出租每年最少也有一百万的收益。这种如此忽视股东权益的管理层,离开是唯一的选择!
在潍柴动力项目上犯的错几乎与中远航运一模一样。随着中国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依赖的下降,作为重卡行业的龙头潍柴也陷入低谷,如果依然用以往的高速增长指标进行估值,显然缺乏常识。
为了对这项已经亏损40%的项目有个交代,我特地去了一趟潍坊。公司占地面积很大,工厂建筑气势磅礴。展示厅请了两个漂亮的姑娘解说潍柴如何从小作坊发展到如今。之后还送来了热气腾腾的在酒店里吃饭的那种白手巾,访问结束后还用奥迪A8送我回酒店,潍柴动力的好客让我为之感动。但这些费用其实都是用我的,虽然只是一部分。与证代交谈过程中我也提出为什么不能只请一个解说员,为什么要送热毛巾,以及其他一些公司财务报表方面的专业问题。
证代听完我的问题一脸惊讶,说他接待的机构投资者中没有一个像我这样观察如此细致,问题如此专业,还说广东人做生意精明,我炒股一定赚钱之类的恭维话。但这些如果能够弥补我的损失,该有多好呀!考虑到估值及股息水平,回广州后立刻将潍柴项目换成招行,并在两年时间内填补了中远航运和潍柴两个项目的全部损失,这是后话。
经过潍柴和中远航运的惨痛教训,我开始思考财务分析必须与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相结合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后来我对强周期、重资产品种敬而远之的投资取向。
摄于广州创意产业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