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有的孩子会产生焦虑情绪,父母应当怎样引导孩子做好心理预防呢?
当孩子出现焦虑和担心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父母会经常说:“没事,不要怕,不要去想那件事儿。"父母会不会发现孩子做不到,孩子仍然会忍不住担心,忍不住去焦虑呢?
这时,父母必须做到不焦虑,不担心,冷静面对疫情。当孩子发现父亲不担心,母亲也不焦虑时,孩子就会把焦虑和担心看成是自已独有的情绪,孩子就会去想,我真的不能担心了,真的不能再焦虑了,可是越想越焦虑,越想越担心,越想这种情绪就会在孩子身上越强化。
这个时侯的父母应该怎么办呢?父母只要用到一个词,就能够解决问题。这个词就是“同频共振,"即“共情关注。"在情绪上与孩子同频,去共情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孩子一起找到办法。
孩子说是好焦虑、好担心、好害怕,妈妈也要说出和孩子相似的情感问题,妈妈就应该说,是呀,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妈妈也觉得好担心,但不要问孩子以下问题,“孩子你是怎么担心的啊?" “担心什么呀?" “给妈妈说说。"孩子是不知道从哪儿去说的。
妈妈要去想想自己是在哪些地方担心的。告诉孩子,昨天去买菜的时侯。菜市场开始还人少,我赶紧挑了几种菜,结账的时候,后面就有人来了,这时我告诉老板快点结账,立即扫码付费,然后草草收拾起菜,迅速离开,出门时妈妈的心还有点跳呢。妈妈发现,确实让孩子很担心,在买菜这件事儿上妈就有点担心。然后再问该子,你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担心呀,孩子就会去想,在什么时侯担心呢?担心什么呢?孩子想了想会说,觉得空气不干净怎么办,按门的按键如果有人碰过怎么办,确实觉得没办法避免,万一刚好有一个人的病毒又刚好在这种情况下,你都没有看到人,就会被传染到。
这样用孩子的口和母亲的口一起把孩子的担心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担心的事儿呈现在面前,让孩子看到什么情况下在担心,俩个人你为频率调成一致了,孩子担心妈妈也担心,最后一起去想办法找办法。
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该买菜也得去买,遇上特殊情况也得出门,这该怎么办呢?妈妈觉得买菜时戴上两个口罩,而且也应该戴上手套,如果碰了什么,回头把手套口罩一摘,然后好好选手就能防止传染,这时孩子也会想出好得办法来,妈妈咱们可不可以这样,每天上网订一些菜,这样既不用挑菜,还不用交钱,去指定地方拎回家就行了。
妈妈和孩子继续想办法,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防患呢?停一停,让孩子想一想。孩子会说出,咱们出门时戴好口罩,戴上手套后,再拿一张纸巾,不管是在咱家外边的门,还是按单元门的键,用纸巾一垫,然后出去把纸巾扔进垃圾桶。妈妈与孩子从担心一一共情一一找到办法,心中有数了,心理不担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