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从文先生《边城》有感杂记。
疫情居家的生活,读书便成了一种充实精神的状态,闲暇时光重温《边城》中那古朴而纯粹的湘西凤凰古镇,在沈先生的笔下便显得生动而真实写照。
长居于都市中的人们,在对生活中充满压迫感的日子里,已经缺少了那份纯净而置身度外的至善至美。我们不可否认古人尚且有陶渊明对世外桃源中质朴自然人性的品读,流露出渔樵耕读的至真。
沈先生凭以一颗诚心,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古镇,我以为读他的作品,是一种心灵之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人性本善的纯粹,让我们感受在行色匆忙的城市中更是缺乏于心灵的一方故土。
日渐焦虑不安的情绪中充满了期待,对于那股淡淡的的温情,足以贯穿始终,保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想必沈先生在他的人生路上遇到诸多不堪和挫折,都是他接触世界最真实且平凡的性趣。
读他的书是以他主人公式的口吻,随着岁月的推移慢慢沉淀下来,描述了众多人物爱憎与哀乐,没有过多华丽的语言,只有更贴近人情自然的写照,才会有对于在都市中生长教育中的读书人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但凡有一些理性的人,以目前的文学风气而言,读他的作品会很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会有一些人觉得有些落伍了,他想告诉读者的是,他的作品并非为多数人而写,大凡念了三五本关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书籍,或者是念过一些古典与近现代世界名著的人,以他们的生活经验,是不能以他们的博学所来认知的另一种地方的生活方式。
因此有一种批评的声音其实在所难免,仍然会成为对作者的一种侮辱,以他们的视角和观点,会想不明白这个民族真正的爱憎和哀乐,亦无法体会得到作品的得失和甘苦。
文中提到了最多的是农民的疾苦,在和平与战争年代,任何时期劳苦而作的农民作为社会的底层,往往会被现实社会所遗忘和轻视,他们的疾苦无法用语言去呐喊和描述自己内心的困境,性格与灵魂被外力所压制。
有些普通人生活在城市中,对别人的疾苦和困境,早已忘却了置身于外,人人自危的时候充满了冷血与自私,他们并不清楚真实的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差异,也不愿意理解本是纯朴善良的人辛苦的付出,往往是更加于人性中的自私与冷漠,逃避责任来维系心中那唯一可怜的焦虑不安。
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当看到武汉封城后,那些来不及离开的外乡打工者们,每天食无定所蜗居在城市底下的一隅,以流浪捡残羹剩饭为主,对他们来说会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这是因为在命运之中,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会成为每个人都有的观念和欲望,以及更朴素的表达,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和人性中的忧患。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想期盼疫情早日结束的,可以迎接春暖花开之时,牺牲的抗疫人员和普通民众们,他们本应得到最起码的尊重,这段时日是我们民族和整个社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精神,以我们国人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精神去度过每一场难关,这才是一种民族力量,一个国家的精神。
而能以理性解读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和对民族伟大而贡献的平凡人民,他们是可以称为当之无愧的英雄,钟南山院士和更多一线医务人员的忘我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位国人。
即便是国民关注的每一个焦点问题,都会始终觉得,我们会更好的努力工作,以待早日结束,这背后所面对的是我们整个民族团结一致的信仰和众志成城的力量。
边城是一部在洗净尘埃的田园中,用爱的透明连带着暖暖人情味的色彩的记录文章,有来感受的自然带与我们的心灵融合的宁静深远。
每次读完,但愿人间不再惆怅,而你我却还是驻足欣赏沿途风景的过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