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是好,还是坏呢?
我以为,单纯用好坏来评价这部剧集有点太图省事了。
看完整个48集,然后看了豆瓣上诸位大神,看官们的评论,有夸赞,有拍砖的,如同这上元节般的热闹,在我看来(确实已经在看第二遍了),这算是一部很有诚意而且充满思想的连续剧。至少为看此剧,充值优酷的VIP也算物有所值。
故事我就不赘述了,我第一遍看完之后,头脑中立即浮现这样两个标题,《24小时》和《黄飞鸿-狮王争霸》
《长安十二时辰》开始的叙事结构确实跟美剧《24小时》有相似,偶尔,甚至会有一种这个是《24小时》唐代穿越版的感觉。叙事节奏紧凑,以主人公为主的几条故事线分别展开,事件环环相扣,有险象环生后的平静,有看似平淡却暗藏杀机的言语,有你中有我,我终有你的“暗桩”(卧底),而影片的诚意就体现在整个场景的还原,建筑,名称,动作,言语等都尽可能的展现出来一副大唐画卷。而我呢,每看完一集后必须要做的就是去查询一些属于的具体意思,比如“不良人”,“怀远坊”,“登徒子”。
与《24小时》最相似的一点其实就是除了满身光环的主角之外,在整部剧集里面所谓的“好人”和“坏人”也并不是那么的界限分明的,我就不详述了。按照这个标准《长安十二时辰》内有如下几个主要角色确实比较失败:
1,闻染,她到底算哪一头的呢?笑的没心没肺,死的莫名其妙;我个人觉得是演员的问题,一来是长相有点过甜,二来是演技差了点
2,波斯僧伊斯,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完全属于是插科打诨类型的,对于一部追求精致的电视剧来说,这样的角色应该不需要。
3,右煞,龙波出现前的重要Boss,第一次出现,割了曹破延的顶发,第二次出现直接躺尸了,这个人出现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证明那句“长安会吞噬你”吗?
当然,也有几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会让人无限感慨,
1,僮儿和秦郎,这对苦命鸳鸯在经历了张小敬的灵魂拷问之后的那段戏,眼神表情中无不充斥着对复杂人性的细致入微的描写。
2,暗桩小乙,从事着最危险的工作,但是从小乙的身上却能看到那种单纯的信仰。
3,靖安司最后的暗桩,庞灵。确实之前的剧情也多多少少有过交代,但是他最后的身份还是让我有点小吃惊,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他扮成那副模样呢?眯着眼整整11个时辰呢。
而为什么说我想到了《狮王争霸》呢?
狮头与花灯的象征意义是如此的登对。都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举办的隆重仪式,但是却遭到了图谋不轨之人的利用,不同的是李鸿章换成了李圣人,洋鬼子换乘了龙波,而黄飞鸿,鬼脚七,十三姨组合变成了 李必,张小敬和檀棋。
历史真的会如此相似吗?恩,历史真的会如此相似。因为我们自古以来一直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鲲鹏大还是蝼蚁大?
庄子的逍遥游里写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等的境界,试问何人不愿做鲲鹏?
但是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每一个又都是蝼蚁,每天的活计都是为了能够看到明天的日出罢了。我们就不说姚汝能,李参军,抑或是崔器,徐宾之辈,即使如李圣人,当自己流落市井,成为林九郎板上的鱼肉时,他何尝又不是一个小小的蝼蚁呢?最后,仰仗着原本要刺杀自己的龙波(萧规)的牺牲活命,可以说,那一刻,只有萧规和张小敬依然把他当作是鲲鹏。
而一个小小的长安不良人帅,却能够不顾自身安危的去保护这座城市里千千万万个蝼蚁,这又是为什么呢?张小敬看到了纵然这长安城就是一口大染缸,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如同季姜父亲,祝慈这样的百姓在此安居乐业,此时的张小敬就拥有了一颗鲲鹏之心。
我在看这部片子里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吃饭。
张小敬刚从死牢里出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饭,龙波出发准备入宫前也是在吃饭,崔器一直留着那个饼没有吃,程参每次在牢里见到人都会询问有没有饭食,吉温在右相府对相府的宴席流连忘返,庞灵被抓之后的第一句话也是能不能吃饭,而最后在花萼楼上更是一顿皇家宴席,最后一道菜居然名曰“江山”。
无论身处何地,位居何职,吃饭总是第一位的,无非是你吃的好一点,我吃的差一点,作为人,基本的需求是一样的,而剧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各自怀着自己的“鲲鹏之志”,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在长安这个繁华都市里面,如同蝼蚁般的过活着。
写到此处,不得不联想到了近日席卷全国,波及全球的大事件,连忙收笔,就此留白。
书于庚子年正月十五,上元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