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者迷恋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迷恋者投射到你身上的一个幻象。”
刚打开维维送我的这本书时,看到没两页,就很容易get到作者要表达的这个观点,当然,基于这个论点反思自己,发现也确实有这么回事,尤其是对于中学时代酸涩的暗恋对象,当时真的有把他当神一样的存在(而最终发现,他跟想象中的那个人完全不一样)!
那么,无论是被投射还是投射别人,在这个幻象游戏里,我们为什么容易迷失呢?而且,作者为什么会给第一个章节取名说“爱情,是一种轮回”?是在讲有前世今生这样比较玄乎的东西吗?
答案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就看你能不能从比较宏观的层面上把父辈、爷爷辈等称作为自己的前世啦!
作者剖析的是我们这些因爱受伤的人往往会因“在外对理想的迷恋”与“内心对现实需要的”,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我们成长至今,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来自原生家庭的小孩,或多或少隐藏着父母给的“过亲密”或“过疏远”伤害!
第一章 爱情,是一种轮回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异性的模型。同时,我们还有大量的关于现实异性的信息。现实异性,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异性父母过重要异性抚养者。理想异性,则源自缺失和幻想。】——文章摘抄
如果童年生活中这个重要的异性让我们有过不满,我们便会通过幻想的方式勾勒出理想异性。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在长大后尤其初次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很容易将理想异性投射到喜欢的那个人身上,而现实异性他原本的状样会被我们比较严重的忽视,但一旦确认关系相处一段时间后,我们早晚会发现现实跟理想不符,紧接着就应了一句歌词“感情的世界,伤害在所难免”的套路。
【一见钟情是不可靠的,但一见钟情又是可靠的】——摘自文章
【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摘自文章
从最开始的意识来看,幼小的我们觉得只有“我”才是唯一的主体,而父母应该是我们认知里的第一对客体。如果父母给予的爱适量,给予方式恰当,那么这个父母就是一个“好的客体”,甚至可以被联同“我”一起成为“我们”主体。
而父母这个我们最初的“客体”即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原型,我们拿着这个模子去套异性,中了就一见钟情。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套中的对方和想象的不一样;而可靠,就是因为我们难以摆脱过去,所以也说,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武器。
【其实,当人们深深陷入爱情,并有着强烈的感觉时,可能都是“少年时代的憧憬”被强烈地唤醒了】——引自文章
还记得第一次跟我男朋友见面,真的觉得他整个人都在闪耀着光芒,而后的几次再约会,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喜欢我。太像我画像里的人儿了!自信帅气、充满能量、风趣大方、侃侃而谈却感受不到自吹自擂!
而这不正是我父亲的对立面么?!父亲懒惰、从小听得最多的要么唉声叹气抱怨生活、要么怨恨交加抱怨我们兄妹,在别人面前要么怂逼要么就说大话!水深火热中,童年记忆里一直希望有个白马王子能够带我走!
第二章 难以避免的爱情战争
人和人之间,尤其是建立亲密关系的两人,原本就是相互折射、相互促就彼此。彼此的现实异性与理想异性分别用A 、A- 、B 、B- 来表示的话,概率组合也会产生诸多的战争式爱情。
而此章主要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讲述了为何甜美的爱情最后会变成伤害两人的战争,无论是李阳的太太KIM 想要拯救李阳的暴力的“自意识”与其幼时成长环境的“潜意识”就是享受受虐;还是张柏芝因缺乏安全感,而故意做出咋舌事件—飞机上与人换座同冠希拍照,想要看完谢霆锋是否真爱真在乎他。反过来,李阳对于kim ,霆锋在于张柏芝也是有其相应的B 和B- 的。当他们内心最潜意识最真实的渴望—也就是住在我们内心的小孩被唤醒时,一切都会变得不可收拾......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