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适合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吗?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比较容易满足于现状的人,另一种是愿意去展望未来与探索未知世界的人。前者居多,因为大部分人都会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安于现状,享受相对安逸的生活。有一份工资,满足每个月的吃穿,有房有车,能在大城市生活,和别人攀比后能略微取胜。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整个心态就是着眼于眼前,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这样的人很难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背后所包含的冒险和突破精神。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不乏第二种人,非常愿意去展望未来,有勇气去突破自己的现状。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是个优等生,毕业之后完全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他放弃学位创立了Facebook。类似情况的人还有比尔·盖茨、乔布斯等。
所以,当一个人开始展望未来时,他的现状就不再能使他满足了。世界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周恩来、邓小平,或者是刘邦、朱元璋等,都是因为对现状不满,产生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现实世界变得更好的决心,最后获得了创造新世界的能力。当你想要达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状态时,你需要认清自己是否拥有放弃现状,走向未知世界的勇气,你需要判断自己是一个比较安于现状的人,还是一个愿意展望未来并且勇于冒险的人。
“我想去看看”也并非易事。身无分文、一路要饭去走遍全世界,是比较困难的。即使能要饭,也还需要不断地适应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地域,这个难度对常人来讲也不小。所以,“我想去看看”其实是有条件的。
首先,要有经济条件。如果你现在是一个有经济条件的人,那么无论你是否通晓世界其他地方的语言,只要有钱,你就能够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考察、旅游,研究文化。
其次,要有语言条件。我自己之所以敢走向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是因为我知道凡是与旅游、文化、教育、饮食有关的地方,一定是通英语的。因此,尽管我除了中文以外只会讲英语,但我完全能够走遍大半个世界。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障碍,比如在巴西的时候讲英语,当地人大部分都不懂,但还是能够碰上讲英语的人。
同时,如果想要保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激情,必须有一种心态,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世界的向往”。对一般人来说,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比如金钱、文化、地域上的障碍,还有饮食的不习惯、自然条件的艰苦等。如果遇到了障碍就退缩,那你一定会回到原来那种让自己感觉比较舒适的状态。
当一个人待在自己比较喜欢的舒适区时,就可能再也突破不了自己,无法走向未来。如果你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有一种“前途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我想去看看”这件事情就会变得相对比较容易。
今天,中国已经跟全世界相通,货币相互流通,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所以走向世界是一种必然。走向世界,我们一方面可以传播中国的文化、知识和习俗,另一方面也可以吸纳世界的文化、知识和习俗。在生活中必然会有冲突,也必然会有融合。比如中国人喜欢大声说话,这往往会得罪西方的一些人。与此同时,西方的很多人也发现中国人大声说话其实不是一种冒犯,这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未来中国人也会知道说话不用那么大声,西方人也会理解中国人大声说话,达到一种互相理解、谅解的状态。
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当然可以去旅游。旅游并不一定非要是奢侈的,非要事业有成之后才去。如果有钱,我们可以进行高档旅游;如果没钱,我们可以穷游,住青年旅社,订便宜的机票。不存在因为拖家带口,所以就不能够再去看看世界的概念。如果因为自己是中年人,不适合拖家带口,必须等孩子上了大学,自己从中年人变成老年人之后,才能自在地去旅游,那么,你怎么知道变成老年人的时候,你会去旅游?千万不要等待。即便是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仍然可以去看世界。人最怕的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局限,认为自己是中年人,承担了很多责任和义务而不能去旅游。
人生的很多美好就是在“自己所处的状态不能做一些事情”的心态中消失殆尽的。所以,我认为拖家带口去旅行不是一种累赘,反而是一种幸福。当你跟孩子一起经历了旅行的艰苦,经历了没有钱甚至没有饭吃的困境后,你们一家人共同成长的基础反而得到了加强,并且未来能培养出更加勇往直前的孩子。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解除外界限制,放飞内心世界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不能行动确实是因为外界的限制,比如没钱、工作繁忙、家庭拖累、国家政策的限制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许不能全面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此时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和努力突破。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内心世界的局限,认为自己不能去做,结果老了才发现一切都已经晚了。
我们完全可以放飞我们的内心,让内心和外界联系在一起,变得更加宽广。同时,也让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和面对外界的征服能力共同发展,使人生达到一个更美好、更广阔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