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证:爸爸可以带孩子
有些妈妈可能不太放心:“啊?让我们家那位带孩子?你都不知道他有多不靠谱!让他带孩子,非把孩子带到沟里去不可!”,还有爸爸会说:“哎,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我也想帮着带孩子,天生不会啊!”
让爸爸带孩子,乍一听有点心灵鸡汤。所以,我今天送给各位妈妈的母亲节礼物是,从科学上来论证,爸爸也应该带孩子!
爸爸不是猪队友,爸爸也能带孩子
首先脑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宝宝出生后,爸爸的大脑会发生变化。比如在2003年,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扫描了那些刚生孩子的爸爸妈妈的大脑,看看他们对于婴儿的哭声和笑声的反应,和那些没当爸爸妈妈的人有什么不同。
结果发现,听到婴儿的哭声后,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大脑里负责情绪的脑区都会强烈地激活,这个程度要比没有当爸爸妈妈的同样年龄的男性或女性强烈得多。生了宝宝之后,爸爸的大脑其实和妈妈一样,都被宝宝改变了。
2014年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扫描了一些爸爸的大脑,在宝宝出生2到4个星期的时候扫描一次,到12到16个星期的时候再扫描一次,结果发现在那些与育儿动机相关的脑区,比如纹状体、下丘脑及杏仁体,大脑灰质增加了。
更神奇的是,他们有些脑区的灰质还减少了,与默认模式神经网络有关的脑区,是人走神、做白日梦的时候激活的网络。这与妈妈大脑的变化是不同的,宝宝出生以后,妈妈在这些方面的脑区灰质没有减少。
男人成为爸爸后,会变的更专注
这说明男人做爸爸之后,变得不那么心不在焉,更专注了。专注于什么?那些大脑灰质增加的区域,他们更有动力带孩子了。
各位妈妈不必担心爸爸天生不会带孩子。事实正相反,老天把爸爸的大脑设计好了,有孩子之后会自动往好奶爸的方向去改变。这又要说到我一再强调的神经可塑性,以前我都在讲孩子的神经可塑性,其实成人也一样。爸爸的大脑也是用进废退,你越不让他带孩子,他就越带不好。但放心大胆让爸爸带,保证会越带越好,越带越喜欢,因为他的大脑完全具备成为超级奶爸的潜质。
妈妈们不要太担心,爸爸们不是育儿猪队友,爸爸也可以带孩子。有的妈妈硬生生把爸爸挡在育儿大门外,这叫“母亲守门效应”,这样爸爸跟孩子接触更少了。总之只要宝宝生下来,爸爸就做好了育儿的准备,就看妈妈给不给机会了。
另一方面,妈妈给了机会,爸爸们也别找借口了。男人天生不会带小孩,那是胡扯。不谦虚地说,我在我们家里其实是最会带小孩的一个,孩子的心思我最懂,也跟我最亲。这不是因为我太太不称职,或者我天赋异秉,其实都是练出来的。
咱们来想象一下,母亲节的周末,孩子妈妈和闺蜜们一起逛街去了,爸爸们,现在一个宝宝交到你手上,你应该怎么带?
我给你三条建议,第一,转换心态,你不是育儿小帮手,而是育儿合伙人;第二,多发挥你作为男性的优势,多陪孩子运动,多抱抱孩子;第三,向妈妈学习,看懂孩子的需求。
1. 转换心态:爸爸不是育儿小帮手,而是育儿合伙人
爸爸要转换心态,记住,你不只是育儿小帮手,更应该是跟妈妈亲密合作的合伙人。
有的爸爸把主动权交给妈妈,等她发号施令,然后执行。这样会错过很多宝宝成长中好玩、有意义的瞬间。你得主动出击,主动注意孩子的需求,为孩子安排事情,参与他的日常生活。假如只有在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你才出来救火,那孩子很难跟你建立起牢固的连结。
一旦孩子对你没有亲密、信任的连结,你带他的时候会百般不顺,因为他可能不太听你的话,有想法也不跟你说,然后你更加不愿意带他,他也不愿意跟你亲。这样就减少了你带孩子的时间,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关键是,你一开始就要树立好心态:带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妈妈主导的事,而是你们两个共同的任务。你要承担其中的一半,你是合伙人,不是帮手。
2.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事实上,男人和女人在带孩子上各有优势。父亲在孩子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爸爸的积极陪伴对孩子从语言到认知的发展都有正面影响。
正因为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你要特别注意怎样当好一个爸爸。很多人有严父慈母的刻板印象,要做个严厉的爸爸树立权威,让妈妈多来照顾孩子。这个刻板印象可以打破,我们不需要装出严父的样子,不需要摆酷。这是说,不要做专制型的爸爸,要做民主型的爸爸,多陪孩子玩儿。
民主型的爸爸在玩耍中会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反应,积极倾听孩子的建议。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更少的攻击性,能力更强,更受欢迎。专制型的爸爸控制欲强,忽视孩子的想法,他们的孩子跟同伴相处会遇到更多问题。
跟宝宝的身体接触、皮肤接触很重要。不要觉得,你是爸爸,要有权威感、距离感。不是的,你最好每天固定给孩子一个拥抱,比如早上送他到幼儿园门口时,或者晚上回家第一次看见他时。跟他说话,走路时,也可以握住他的手。他有什么高兴的事,可以一把把他抱起来,高高地举到空中。等宝宝长得比较大,可能只有爸爸才举得动,那你更得多做了。你一定也知道,宝宝被举到空中时特别开心。
这是我们做爸爸优势的一面,我们能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像我经常跟女儿说:“不要怕,有爸爸在!”,然后抱抱她,果然只要有我在,我女儿的胆子就比较大。比如在公园,有个爬高的栏杆,我鼓励她,她能鼓起勇气爬上去。旁边一个年纪同样大的女孩,没有爸爸的鼓励,就不敢。
爸爸还有一个特殊优势,体能好,可以多带孩子做运动。爸爸妈妈跟孩子的互动方式不一样,妈妈倾向跟孩子聊天,进行情感互动,爸爸倾向跟孩子做体力活动。我强调过,运动对孩子大脑发展很重要。运动能力跟小脑密切相关,影响孩子的时间感知、动作预测及抽象思维等能力。我们大脑一半以上的结构,都参与运动控制。
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喜欢抛高高、荡秋千、滑滑梯之类的游戏。我女儿就这样,她还没学会走路时,每次到公园里,都会要求把她放到秋千和滑梯上去。为什么?这都是在改变她身体的位置,特别是有节律的改变头部位置,能让她感知到平衡感和空间感,既让宝宝感到舒服,又促进她大脑发展。这方面爸爸有体力优势,可以跟孩子玩得更high。
孩子再大一点,爸爸可以带孩子跑步、游泳、攀岩、打球。养成了孩子的运动习惯,对健康有益,研究还表明,多跟爸爸一起运动的孩子,在学校表现更好,社交性更强。
所以,爸爸带孩子时,不要受刻板印象影响,多陪孩子玩儿,把爸爸的优势发挥出来。
3. 看懂孩子的需求
在一些妈妈的传统优势领域,比如情绪观察能力、亲密关系能力,平均来说男性不如女性。但你的机会来了,你可以多向孩子妈学习,更多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慢慢的,也能发挥重大作用,甚至不亚于妈妈呢。
比如孩子发脾气,大哭大闹,有些父亲,只看到事情表面,看不到孩子需求,觉得孩子不听话不给面子,或者觉得“我是爸爸,一定要有威严”,跟孩子说:“不许哭!再哭关禁闭!”其实孩子是困了。你应该怎么做?轻声细语,问他怎么了,用情绪引导三步走,帮助孩子描述、思考、反思情绪。
孩子情绪低落时,比如小伙伴开生日party没有邀请自己,难过得哭了起来。不要说:“哎呀,这有什么好难过的,下回我们过生日的时候也不邀请他!”你得提供情感支持,可以握着他的手,蹲下来跟他慢慢说:“他过生日没有邀请你,是挺难过的。”然后听他说自己的伤心难过,或者哪怕是他什么都不说,就陪着他,听他哭。这都是建立你和他的亲子联结的重要时刻。
对我来说,看懂孩子的需求,也是一种科学家思维。你看到孩子的表情,开始好奇,然后推理出孩子在想什么,这也是在锻炼你的情商。
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