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25号高效阅读特训营—作业投稿
孩子不顺从怎么办?运用影响力原理,让孩子主动做出改变

孩子不顺从怎么办?运用影响力原理,让孩子主动做出改变

作者: 以阅读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14:44 被阅读0次

    比家长们更希望孩子顺从的,想必是教师们了,一个班40多个孩子,要HOLD住他们可不容易,特别是像在美国,公立学校在学生们的种族融合上面一直很头疼,孩子们的打闹,大多是因为学生把其他族群的成员看成是竞争对手。

    那么,美国的老师们是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的呢?穆扎费尔·谢里夫等一众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对“露营”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孩子们在有共同目标的情况下,会减少争吵,以盟友的方式去相处,并顺从老师布置的任务。

    这个行为背后的本质,是“喜好”的心理动力在产生作用。

    除了“喜好”之外,《影响力》一书中,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还揭示了其他5个顺从的心理秘笈: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权威和稀缺。

    罗伯特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看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受骗”,比如他曾在一个小孩那里买下了自己不需要的两根巧克力棒。

    他通过大量的心理实验来观察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开始研究“顺从心理学”,并剖析了“影响力”是怎么在政治、商业、生活、教育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

    作为父母,掌握这6大影响力原理,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可以巧妙地解决了,下面我们以3个原理举例:

    互惠

    互惠原理,比较好理解,说的是他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

    培训机构经常运用这一原理,通过赠品、赠课来获取家长们的进一步购买,简单来说就是,先给予,再索取。

    互惠原理还有一种高度有效的顺从技巧:拒绝-后撤。

    当我们提出一些合理要求时,孩子却不顺从,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技巧了。

    《影响力》一书里举了这么个例子:当工作人员第一次问大学生们是否愿意花一天时间陪伴一群少年犯游览动物园时,83%都拒绝了。而第二次问他们之前,工作人员先要他们做一件更大的“善举”——每星期花2个小时辅导少年犯,为期2年,所有大学生都拒绝了这个极端要求,随后,工作人员再提出请他们陪伴少年犯游览动物园时,成功率比之前翻了三倍。

    我的小孩不爱运动,当我提出每天要带他一起跑步时,他坚决不同意,后来我“让步”了,说每周3次跑步,因为他先前拒绝了我的安排,所以在我的“让步”下,他也退了一步,答应下来了。

    这个原理90%都有效,要注意的是,给孩子定高目标时,避免过于极端,最好是“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一旦孩子在最初就答应了,那么在他能做到的情况下,会更有成就感。

    承诺和一致

    承诺能起作用,是因为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当我们作出某种表态时,我们内心会保持一致的压力“逼”自己顺从。

    明白了这个原理后,当孩子不接受我们的建议时,未必是一件坏事,我们不妨听听孩子的想法,一起商量,并让他们做出行动计划和承诺,这样比我们说100句话更管用。

    在孩子的时间管理上,就可以运用这一原理和孩子们一起制定时间表,让他们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那他们自己随便安排、胡乱安排,怎么办?别急,再回头看看我们的“互惠”原理。

    如果他们给自己定的计划是“玩游戏2小时,晚上11点睡觉”,那么我们可以运用互惠原理的“拒绝-后撤”,先同意他“玩游戏2个小时”,再把他“晚上11点睡觉”提前到10点,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继而,在保证给孩子“玩游戏2个小时”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作业、运动”的安排,相信孩子也会同意的。

    最后,让孩子在时间表上签上“承诺人:姓名”,再配上一些激励措施,那么孩子的行动力就更棒了!

    稀缺

    物以稀为贵,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商家在“限时限购”的营销策略上,就是运用这个原理。

    罗伯特在心理实验研究中发现,学生们在想象考试中“所失”的时候,情绪波动会比想象“所得”的时候更强。所以,到期末考试前,孩子们都会比较听话地去复习,正是这个心理原理在起作用。

    如果想激励孩子往更高的层次发展,也可以运用这一原理,比如,让孩子去参加一些含金量高的竞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反过来,如果孩子对某方面的事情不感兴趣,我们也可以用这个原理来培养兴趣。

    限定每天看英语动画片的时间,既保护了眼睛,又能让孩子保持着对英语的兴趣,否则,在不限定的情况下,孩子就不会这么“珍惜”每天学习英语的机会了。

    说回我带孩子去跑步这件事,自从坚持每周三天跑步后,他也爱上这种运动了,想要我每天都带他去跑,了解了“稀缺”这一原理后,如果你是我,你会答应吗?

    《影响力》里提及的6大原理,看似与商业行为相关性更高,但其实人的心理都是相通的,俗话说“一理通,百理明”,在孩子的教育上与其纠结具体的某件事该怎么处理,不如跳出这件事,从人性的本质、底层思维来思考,会更容易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不顺从怎么办?运用影响力原理,让孩子主动做出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nt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