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缘起
上一篇《我是如何从二本院校逆袭到985》的文章,收到雪片般的骂声。
一开始看到有些戾气无以复加的评论,真的是无比气愤,所以针对回击。为何?因为这一些评论,抓住一两个让他不爽的用词,肆意曲解我的意思,总以为我是在秀优越。骂完人的同时还不忘教育别人一把。
后来越看越多,转念一想,何必为素未谋面之人的一句微词盛怒难耐呢?那反倒让别人觉得自己气宇狭窄,锱铢必较,所以后来胡喷滥骂之徒的言论,我心里就自动屏蔽之,反倒天地开阔起来。
我感谢那些真诚支持我、良性出诤言的网友。我会更努力,不辜负你们的支持。
以下为2018年4月14日简宝玉分享会《普通二本逆袭985,我是如何做到的》的录音整理版,已经增删润色,以飨读者。
大纲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6935424/cd85fc78a260b826.png)
1 考研天问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两分法看,有利有弊,再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判定清楚利大还是弊多,就可作出决定。
根据我自身的经历来看,考研至少可以给你带来三大好处:迎合社会趋势,提供更大平台,加高准入门槛。
现在的社会趋势之一就是,职业岗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国企、民企、外企,对高学历毕业生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一个更高学历的人,意味着他至少可以依照特定指令要求,克服自身困难,实现良性结果。举个最明显的例子,目前珠三角的珠海、中山等地中小学教师招聘,最低学历要求就是硕士。
考上研究生,能获得更大平台。更高的平台不仅提供给你更加优质的硬件,同时带给你更为给力的软件,而后者,似乎更重要。
硬件,拿我就读的口译专业来讲,一般院校的同传设备造价仅为一二十万,你在里面同传,不需要通过话筒别人就能听到你的声音,隔音效果太差。而排名前列的口译院校,一套设备就是几百万,在里面训练,能完全模拟国际会议在Booth里翻译的感觉。
软件同样如此。二三流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口译不是口译口出来的教师教的,而是一些教听力口语的老师半途出家转行教的。而口译绝对是一门高度专业的学科,没有扎实的专业培训、实战积累和理论指导,只是闭门造车,很难有大突破。
提高你的准入门槛和给你更大的平台有类似的地方,但前者更强调了你能把别人PK掉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本科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固然仍有其优势,但是在一些对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更高的岗位,研究生更具有优势。比如金融、法律、会计、口译、建筑等准入门槛更高的行业领域。
但是考研的弊端也不可不察。有四点:加重财务负担,丢失沉没成本,钝化认知模式,转变人生路径。
毫无疑问,两年或三年的全日制学习,必然需要消耗定额的资金、精力和时间。即便是根据价格低廉的学硕学费来看,加上住宿费、生活费,扣除奖学金,两三年下来,也至少要花费5万左右。部分专硕,比如翻译硕士、MBA等,学费更高,有的甚至两三年就要十几万。对于多数没有收入的学生党而言,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丢失的沉默成本,主要你工作的话可以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收入,虽然不多,但却珍贵。不少行业,都有三五十的说法。三年入门,五年骨干,十年专家。三年的时光,足以让你在任何一个行业完成入门,获得对应收入,为后续职业发展蓄力。
钝化认知模式,主要是指在校期间,容易形成学生思维。什么是学生思维?简言之,两点,一点是非等价交换思维,觉得别人就应该帮助你,你就得索要;另一点是非问题导向思维,不能切入实际,解决问题。而成人思维,则是倡导自我价值和他人价值的等价交换。虽然看起来很现实,却是人在社会中存活,冥冥中不断运行的规律。
2 考研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