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玩车车”
那天在亲戚家给孩子们讲《小脏狗找朋友》,讲到小脏狗一个朋友都没找到时,孤独的小狗快要哭出来了。不到两岁的弟弟,赶紧把他手边心爱的玩具车拿过来“给”小脏狗,嘴里还说着:“来,玩车车”。这一幕,把老母亲的心给暖化了……
就在这不久之前的一天午后,我刚忙完琐事坐在沙发上休息,孩子们正鸦雀无声地听着牛听听里的故事。忽然,姐姐欣喜地对我说:“妈妈,我觉得诺亚好棒啊”,边说着边跑到我的怀里,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还用手把脸捂住,故作娇羞模样。“为什么呀?”我问。“因为他造了一座船,还会照顾好多动物。”四岁的姐姐,认认真真地、自发地、愉悦地发表她对故事的具体感受,让我暗自欣慰。
不由得想起日常弟弟的趣味表达。“妈妈,水蹦蹦跳跳的”,小小的人儿一边端着水杯朝我走来,一边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告诉我。“妈妈,黑漆漆的”,弟弟说着就向我跑来,手指着被我已关灯的客厅。某天一起看绘本,看到小兔子面前一片凌乱,弟弟指着书就说:“小兔子乱七八糟”。还有一天他不吃我做的饺子,摇摆着小脑袋对我重复说了好几次“北北摇摇晃晃”。去接姐姐上学的路上,抬头看了看天空,突然冒出一句:“天空好高啊”,把我都惊住了,同时也惹得路人都笑起来了。哈,小人儿可爱极了。
姐姐有次在回家的路上,发表了她喜欢小区某个小朋友的妈妈时,我有点嫉妒地问她:“那你的妈妈好看吗?”没想到她的回答比“好看”动听百倍:“好看,每个人的妈妈都好看”。
看过数十本育儿和绘本研究类书籍,我知道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正是“感受力”的表达。有好几次,我都感觉到词穷,没办法形容一样事物或某个动作时,却惊奇地发现姐姐和弟弟,都有他们自己的词汇,而且运用得是那么恰当。小孩真是了不起。
(二)感受力之花,越开越美丽
同一朵花,不同经历的两个同龄孩子,都是第一次看,反应应该会有很大不同。一个孩子说:“我看见了一朵花”,另一个孩子也许会说:“我看见了一朵紫色的花,它的样子好像一个喇叭啊,我可以拿来吹喇叭吗?”如果真摘下来一试,这孩子凭白就多了一份乐趣。
“啊,妈妈,我真的好喜欢巧克力啊,就像松鼠巧克力店里面的一样,我长大了也要开一家巧克力店。”于是,开始对有关巧克力的一切信息都格外留意,对巧克力的激情也从此开始。专注力便是这项热爱里最大的成果了。
对“不能站在马屁股后面”这句话,如果感受力不那么强的话,体会不到被马踢的疼痛,那这句教诲被忽略的可能性也会很大,所以当他下次遇到马时,就可能因为好奇直接站在马屁股后面了。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夸张的比方。
强烈的感受力,会让人印象深刻,也会相应鞭策自己的行为。而这行为的力度与深度,往往比那些弱感受力引起的效果大很多。
就比如,当一起面对一只流浪狗的死亡时,感受力强的人内心波澜会更大,对动物的共情,对生命的感悟都被激发出来了,从而可能影响他之后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行为。而感受力较弱的人,他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流浪狗死了”这件事情的表面上,没有给心里留下什么印象,也就没有对之后生活态度的影响了。
也就是说,感受力强的人,比感受力弱的人,内心和行为上都相对丰富和深刻些,他们每走的一步都算数。而在感受力弱的人的行程中,可能单一、重复或者空白的节奏会多一些。
试想一下,如果小孩子感受力薄弱,对很多事物的态度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找不到乐趣,没有了激情,那就谈不上探索、专注、想象、创造了。
感受力强的孩子,看花不再只是花,它可能是浑身散发茉莉清香的花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这样的感受与想象,不禁多了几分意境、几分美感,还有几分趣味,让人不得不大叹世间美好,从而引发珍惜、继续探索等炽热的情感和持续的激情。
对孩子学业来说,感受力强最直接受益的大概就是语文了,阅读理解,写文章、表达都不在话下。对其他学科也是如此道理,因为对某项实验、某个方程、某个历史事件、某颗星座等有了足够深刻的认识,还怕解不出一道道难题吗?
除了学习,感受力强也影响了孩子的生活态度,她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能换位思考、能妥善处理人际交往。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自然处理起来也就更有智慧了。
看来,感受力强对孩子来说,真是好处多多啊。
(三)播下感受力的种子
“哇哇哇……”随着一声响亮的哭声,我们就开始了人生的旅程。那声哭声,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感受:啊,这是哪儿?太刺眼了!我的身体不舒服……
如果这时有人过来,抱起他,亲亲他,然后对他说:“哦,宝宝哭了。”随之他以后的每种情绪和感受,都有人帮他解说:“哦,宝宝哭得很伤心,是饿了吗”、“宝宝笑得这么开心啊!”
慢慢地,小孩大了些,对这个世界一切都充满好奇。我们把他带到世界面前,去摸、去闻、去听、去尝,去体验各种感受。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在他旁边适宜又不打扰地说:“啊,好美的花”、“沙子好细腻啊”、“哈,虫子爬呀爬”、“这首歌真好听”、“哇,这里真热闹”……
偶尔,我们也可以抬头仰望天空,真情又夸张地流露:“啊,今天的云朵好美啊,一大团一大团的,好像棉花糖啊!”一起看故事书时,深情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啊,我真的太喜欢这条小黑鱼了,它的办法真是棒极了!”
渐渐地,小孩会自发的表达一些简单的感受。“妈妈,姐姐哭了”——“嗯,对,你说得对,姐姐是哭了”。“妈妈,这个苹果不好吃”——“啊,是吗?我尝一口,呀,真的不好吃”。
长此以往,帮助这个小孩保持这种好奇,鼓励这种表达。那么,孩子的感受力大概就能得到健康发展了。
我家姐姐和弟弟,现在说话越来越有大人模样,我想这大概都离不开我平时鼓励他们探索、鼓励他们表达,还有绘本故事里丰富的情感经历这些原因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