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

作者: 花生小丸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19:27 被阅读0次

一:媒介即隐喻

老舍的裕泰茶馆、纸短情长的书信、娱乐至死的电波、去中心化的网络。技术的革新,带来更强大的媒介,媒介传递的信息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媒介即隐喻么?媒介只是信息的载体。

二: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严肃而有理性

至少对黑人来说,那时候的美国绝对不是严肃而有理性的,对印刷机统治下的中国也绝对不是。媒介只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扩散变异塑造整个社会。媒介不会控制社会,媒介的革新,只是加速了文化的扩散速度、扩散范围和变异速度。在《自私的基因》里文化是一种觅母,媒介的革新,加速了觅母的复制速度以及变异速度。觅母的碰撞,会融合出更普世的觅母。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也提升了社会的透明性。

三:娱乐至死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只有夺人眼球的信息才能生存下来。但娱乐并不至死,若说娱乐至死,那谁也比不上游戏的至死性。物竞天择的时代,被娱乐至死的只是那些愚蠢的基因。这不是娱乐至死的时代,但可能是娱乐至上的时代。

相关文章

  • “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娱乐至死》读后感

    “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娱乐至死》读后感 我想,这也许本身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书名。 娱乐至死,娱乐至...

  • 《娱乐至死》- 欲望与快乐的软弱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占领”人们视野时的反思著作,旨在探讨信息媒介...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书不算厚,但是至今为止读过的最烧脑,思考最深刻的书之一。 《娱乐至死》写于1985年,当时的娱乐方式只有电视,全书...

  • 《娱乐至死》读后感

    本书是由世界著名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所著。 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预言,一个是乔治·奥威尔...

  • 《娱乐至死》读后感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一:媒介即隐喻 老舍的裕泰茶馆、纸短情长的书信、娱乐至死的电波、去中心化的网络。技术的革新,带来更强大的媒介,媒介...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从我拿到这本书通读完之后发现,觉得里面的参考材料比较旧,作者是1985年所著的书籍,有可能站在目前的背景下可能有所...

  • 《娱乐至死》读后感

    本书作者是尼尔伯兹曼,美国文化传播资深学者,本书写于1985年,当时电视刚刚兴起,很多人开始大量尝试通过定制的电视...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我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文中大部分内容摘取自原文,同时加...

  • 《娱乐至死》读后感

    这本书是高中语文老师送我的,这些年来一直没读,直到这次回家翻书柜才注意到。然而,我依然继续娱乐在大过年美好的时光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rb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