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

作者: 薄荷_8fad | 来源:发表于2018-04-10 18:25 被阅读0次

    本书是由世界著名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所著。

    《娱乐至死》读后感

    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预言,一个是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奥尔德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提出人们渐渐会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如作者所说的蒸蒸日上的电视时代,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其它任何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正是赫胥黎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正如书的封面所展现的:一家四口坐在电视机前,没有头颅,只有躯干,这诡异的画面似乎是在告诉我们电视将人们变成了没有思想的空壳,丧失了判断力,麻木不仁,娱乐至死。

    作者提出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比如作者提到:信息、内容在一个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谋杀和恋情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而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把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每种媒介都有其特点,也会有不同的媒介形式,媒介形式发生改变也会直接影响话语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作者提出在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和电视统治下的美国,话语有很大不同。印刷时代的听众具有超常的注意广度,措辞简洁明确,涉猎广泛,理性慎重。作者称之为“阐释年代”。而电视时代带来的是散乱无序,支离破碎的时间和割裂的注意力,带来的都是失去语境的无关信息。人们生活在一个躲躲猫世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我们甚至不需要做任何思考和深入的分析。

    电视娱乐业时代,新闻,政治,宗教,教育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而人类正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

    新闻本该是严肃的,但电视时代的新闻浮现着娱乐的粗浅面目,只要新闻播音员说一声“好……现在”,哪怕是残忍的谋杀,具有破坏力的地震,严重的政治错误都得马上从我们脑海消失,立刻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新闻或广告。我们只能看到没有语境,没有历史背景的分散杂乱的新闻。我们不仅被剥夺了真实信息,还逐渐失去判断能力。我们沉醉在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娱乐消遣中。正如赫胥黎所言:西方民主社会将会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地消亡。宗教节目也不断出现在电视上,通过邀请名人,搭建舞台给予观众他们想要的娱乐效果,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神性,变得不在虔诚。电视也在影响我们看待政治话语的态度,在电视上政治家给观众的不是他们自己的形象,而是观众想要的形象。教学也成为了一种娱乐活动,一个建立在快速变化的电子图像之上的新型教育出现在我们眼前――视听教具。电视摒弃了教育中的顺序性和连贯性,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深层次,具有推论性思维方面几乎作用甚微,教室被改造成了一个教和学都以娱乐为目的的地方。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

    反思当今时代,网络信息媒体无孔不入,我们每个人也都处在繁杂琐事中而不自知,甚至无法自拔。我们的阅读,知识,理解都变得碎片化,我们需要培养科学正确的媒介意识,我们必须反思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正在不断侵蚀我们的思想和认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左右着我们的判断,我们需要在当前的文化和环境中培养媒介批判意识,媒介素养教育至关重要。

    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充分认识事物,看到事情的所有面,足够客观理性,更要努力形成理性的思考能力,客观的判断力,对于事物表象的穿透的洞察力和自律精神,做浮躁喧嚣世界中一股安静的清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in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