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七章:与系统共舞——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3

第七章:与系统共舞——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3

作者: Bright聪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13:37 被阅读0次

庆祝复杂性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大千世界是混乱不堪的。它是非线性的,狂躁不安,又动态变化;在某一个瞬间,它是一种状态,但到了下一个时刻,它又是另一种状态。谁也不知道它要到什么地方去,根本无法精确地测量,也算不出平衡点。它是自组织的,始终处于进化之中。它同时演化出了多样化和统一性。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才如此变化万千,异彩纷呈。 在我们人类的大脑中,吸引我们关注的,往往是直线而非曲线,是整数而非分数,是整齐划一而非参差不齐,是确定无疑而非神秘莫测。但是,我们也存在完全相反的另外一面,因为我们本身也是从动态复杂系统中进化而来,被复杂性所塑造,并且处于复杂系统的结构之中。只有一部分人,喜欢把建筑设计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像一个盒子;在人类的历史上,这只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趋势。另外一部分人本能地承认,大自然的设计是分形的,无论是在显微镜下,还是在放大镜中,每一个切面上都有着迷人的、无穷变化的细节。这部分人建造了哥特式的大教堂和波斯人的地毯,创作出了交响曲和小说、设定了盛装狂欢节以及设计了人工智能程序。所有这些都是复杂性的展现,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比比皆是。 

我们可以欢庆并鼓励自组织、无序、变异和多样性,至少部分人或你的一部分可以。其中一些人甚至将其作为道德准则,就像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的“土地伦理”(Land ethic)所阐述的那样:“当某件事倾向于保护生物群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自然之美时,它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扩展时间的范围

在工业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考虑的时间范围都是有限的,要么是当前投资的回收期,要么是当期的任期,远远小于大多数家庭的时间范围——后者会持续到孩子长大或孙子辈。而在很多美洲原住民的文化中,他们的决策所谈及和考虑的时间范围长达未来七代。考虑的时间范围越长,生存的机会就会越好。

按照系统理论,严格来讲,没有长期和短期的区分。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现象彼此都是相互嵌套和依托的。此刻你所采取的一些行动,除了即刻就会有一些效果之外,也可能在未来很长时间之后仍然残留着一些影响。其实,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着某个人或某些人一段时间之前的一些行动的影响,这些行动可能发生在昨天、去年,也有可能是几十年前乃至数个世纪之前的事情。非常快速的过程和非常缓慢的过程之间的连接,有时候很强,有时候很弱。当那些非常缓慢的过程居于主导地位时,事情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而当非常快速的过程占据主导时,事情变化发展的速度可能让人目不暇接。在一般情况下,系统中大的和小的、快的和慢的,都是不断结合、分解、再组合的。 当你沿着一条崎岖不平、障碍遍布的未知小路散步时,如果低着头、只盯着你脚下的那一两步,无疑是很不明智的。当然,只盯着自己前面的伙伴,从不注意自己的脚下,也很愚蠢。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既要关注长期(前方的路况),又要留意短期(脚下的状况)。

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教科书上是怎么说的,或者某个专家是如何认为的,你都不要盲从,放弃所有的规则,只要紧紧地遵从着系统的指引就可以了,无论它去向何方。可以肯定的是,这样毫无疑问会打破很多传统的清规戒律。为了理解系统,你必须学会向生态学家、化学家、心理学家和神学家们学习,当然也不能局限在这个范围内。你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术语行话,以及他们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它们整合起来,融会贯通。当然,这并不容易。 把系统视为一个整体,要求人们的思考必须“跨领域”,也就是把不同学科或领域的人放到一块儿,让他们相互交流、切磋、研究。要想让“跨领域”沟通真正奏效,必须有一个待解决的真实问题,而且来自各个领域的代表必须真心愿意参与解决这一问题,而不只是学术研究。大家必须都进入到真正的学习模式,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愿意接受新的知识,不只是相互学习,而且要向系统学习。 这完全可以做到。一旦做到,这将非常令人振奋。

扩大关切的范围

要想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复杂系统的世界中生存,你不仅需要扩展时间范围,也要拓宽思考范围,也就是说扩大你的关切范围。当然,这样做也符合很多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我们姑且不论道德上的争论,但从系统思考的角度看,这样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真正的系统是相互连接的,我们人类的任何一部分都与他人以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不可分割。在这个事物存在普遍联系的世界里,任何一项事物,如果离开了其他相关联的事物,都很难单独存在。 例如,如果你的肺不工作了,心脏也不可能像往常一样继续跳动;如果员工都不干了,你的公司也无法顺畅运作;如果洛杉矶的所有穷人都不在了,富人也将不复存在;如果非洲不存在了,欧洲也不会稳定如初;如果全球环境被破坏了,全球经济也将难以为继。 其实,除了系统之外,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在这一点上,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系统思考的实践原则是一致的。我们只不过是让人们真正做到他们已经知道的。

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如前所述,系统基模之一是“目标侵蚀”,在当今时代,这一基模最危险的一个实例是:现代工业文明正慢慢侵蚀着人们的美德表现。这一陷阱的作用已经很明显了,后果也很可怕。 现在,有一些不良行为被揭发出来,通过媒体的宣传被放大,但很多人认为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觉得稀疏平常。你可能也会这么想:毕竟,我们只是凡人。有太多人性向善的例子没有被注意或提起,因为它们“不是新闻”。而且,凡事都有例外,有坏人,也一定会有圣人存在。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按照同一个标准来作为。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人们的期望就会被降低。期望的行为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就会缩小。继而,被确认并逐渐灌输为理想的行为就更少。同时,公众舆论也会充满了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态度。一些公众领袖显然是在“说一套,做一套”,不讲道德和是非,甚至有些人道德败坏,他们也不会对此有所作为。相反,太讲理想会遭到嘲笑。人们关于道德信念的陈述都被认为是可疑的。在公共场合,谈论起恨比谈论爱更为容易。对此,文学批评家和自然主义者约瑟夫·伍德·克鲁奇(Joseph Wood Krutch)是这样说的: 虽然人们之前从未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过满足,或者对实现自己内心渴望的能力有丝毫怀疑,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从未认可过对自我过低的评价。他们相信,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创造财富、释放潜能,也能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上解释人们这么做的原因……但是,他们真正关心的,其实是财富和权力,而不是精神上的富足。 从上文我们已经知道该怎样应对“目标侵蚀”了,因此,不要过度关注坏消息,而对好消息不闻不问,一定要保持客观的标准,不能降低。 系统思考只能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但它本身不会去做。让我们回到知与行之间的鸿沟上。知易行难,虽然系统思考不能填补这一鸿沟,但它可以引领我们来到鸿沟的边缘,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分析,并继而找到突破点——从人类精神的角度,告诉我们能做什么,以及必须做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七章:与系统共舞——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sr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