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如同画家用画笔在画布上作画一般,其制作工具自然是导演的摄影机,而画笔就是摄影机的镜头了。
电影镜头的差异通常是视镜框内能容纳多少素材而定,但实际操作时因人而异有很大创作自由,比如某导演的中景可能被另一个导演当成特写使用。
此外,镜头越长,就越难区分。一般而言,镜头多半由能看见一个人物多少部分,而非由摄影机和被摄物的距离而定。有时候,某些镜头会扭曲距离感,比如一个望远镜头能够在银幕上造成特写,实际上,该摄影机却离被摄物相当远。
镜头的种类有许多种,大致可分为6类:(1)大远景;(2)远景;(3)全景;(4)中景;(5)特写;(6)大特写。此外,深焦镜头则是远景或大远景的变形。
大远景多半是远自四分之一英里的距离拍摄,其多半是外景,而且可以显现场景之所在。大远景也为较近的镜头提供空间的参考架构,因此也被称为建立镜头。如果人物出现在大远景中,其身形多半只有斑点大小。
这种镜头在史诗电影中最为常见,因为其场景总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西部片、战争片、武士片和历史片等。2004年美国电影《极地特快》中,镜头在移动的大远景空间中旋转,渺小的火车喷着气惊险地爬上山顶巅峰。这种镜头把人在大场景中缩成芝麻大小的光点。
极地特快远景镜头可能是电影中最复杂,也是最不精确的名词。一般而言,远景的范围大致与观众距正统剧场舞台的距离相当。远景最近可与“全景”相当,可以容纳角色的整个身体,人物的头部接近景框顶部,脚则接近景框底部。
远景打光一般而言很贵又花时间人力,尤其是如果采用深焦摄影时。如1994年美国电影《科学怪人》,影片中的实验室看起来阴森恐怖,但也能够清楚让我们看到场景深处。
注意其中的光线层次,大块的阴影、以及如刑囚般从上往下打的强光。更麻烦的是,每当导演要剪到较近的特写,灯光就得重新调整,使切割转换间不至于突兀不顺畅。因此在电影拍摄现场,很多时候演员得等摄影指导宣布灯光打好时,才能预备开拍。
科学怪人中景囊括了人物从膝盖或腰以上的身形。一般来说,中景是较重功用性的镜头,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对话镜头。中景有不少种类,二人镜头包括了两个人从腰以上的身形,三人镜头包括了三个人,超过三个人的镜头即是所谓的全景,除非其他人物是在背景中。过肩镜头通常可有两个人物,一个背对摄影机,一个面对摄影机。
2000年美国电影《几近成名》就有许多中景二人镜头。中景永远是合拍两人浪漫或不浪漫的戏,两人的中景焦点一分为二,其构图强调的是对等,两个人同享亲密的空间。二人镜头是浪漫喜剧、爱情故事和兄弟电影类型中的主流。
几近成名特写镜头很难显示其场景,常常将重点放在很小的客体上——如人的脸部等。由于特写会将物体放大,特别会夸张事物的重要性,暗示其有象征意义。大特写是特写镜头的变奏,它不是人的脸部特写,而是更进一步的眼睛或嘴巴的大特写。
如在2005年美国电影《世界大战》中阿汤哥的这个大特写,镜头越靠近,情感越紧张。紧张的主角宛如被逮着走投无路的动物,背景中模糊闪动的红点仿佛影像不时爆发的情绪,成为主角情绪崩溃的迫切象征。
世界大战深焦镜头通常是远景的变奏,有多种不同的焦距,以及相当程度的景深。有时被称为广角镜头,因为拍摄时需要用到广角镜。这种镜头能同时捕捉被摄对象的远、中、近距离,也最能维持空间的完整性。深焦镜头的被摄物总是小心地被安排在水平线上,用这种镜头时,导演能引导观众的眼光在远近距离上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