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学习学校指导文件,特摘录如此,同时对大家也挺好借鉴意义的,以此共享。
三、明确作业管理“六个严禁”
1.严禁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的集体性作业。
2.严禁布置未经教师做过、审核的偏题、怪题、错题。
3.严禁布置惩罚性、重复性、随意性作业。
4.严禁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业,不得在群里发布学生作业情况、考试成绩、批评表扬、拉票评比等信息。
5.严禁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6.严禁家长或学生代批作业,不得将家长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四、落实作业管理主体责任
1.明确责任主体。建立校内为主、家校协同、分工明确作业管理机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或教务处主任为分管责任人,年级主任、学科组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为具体责任人,学校家委会成员积极参与。
2.细化责任分工。校长对学校作业负担减轻情况承担主要责任,定期召开校务会研究作业统筹及实施情况;教学副校长或教务处主任负责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并对作业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级部主任负责统筹各学科作业,做好总量协调,优化作业结构;备课组长根据课程方案和教学实际,统筹每周本年级本学科作业总量;班主任汇总本班作业,做好每日作业总量平衡;家长委员会成员有序参与,配合学校做好作业管理。切实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通融、协作配合、齐心协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3.加强作业教研。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教研内容,作为“半天无课日”学科教研、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经常性组织作业设计交流研讨,不断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作业整体水平。
4.共享作业资源。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一次优秀作业案例征集遴选、经验交流活动,交流分享优秀作业设计与实施成果经验,并纳入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选赋分,不断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建立优质作业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5.强化督导问责。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结合教学常规四级督查机制,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师教学常规量化考核。通过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学校咨询服务热线、调查问卷等形式,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对反映强烈、作业严重超时超量行为,实行零容忍,及时反馈通报,限期跟踪整改。
网友评论